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吴嘉雯、阮龄娴、何宇) 7月7日至13日,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新闻中心“遗韵传薪”实践队赴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探索增城正果非遗,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文化调研、非遗记录、农产品推广等多元化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广州市增城区畲族村畲族民俗馆考察学习
▲图为畲族村书记雷映霞与实践队队员进行采访拍摄
实践队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不仅接受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摄影摄像技术等专项培训,还与当地政府、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在畲族村书记雷映霞的带领下,队员们对入选文旅部“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畲族民俗馆进行了系统调研,并拍摄制作了详细的讲解视频。
▲图为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饭的制作拍摄过程
活动中,队员们重点记录了入选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月三”乌饭制作技艺全过程。实践队与畲族村民合作,对乌饭制作全过程进行记录拍摄,不仅保存了这一传统技艺的珍贵影像资料,更为其传承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图为畲族服饰文化传承人刘燕玲(右一)与实践队员们的采访拍摄
▲图为畲族服饰文化传承人刘燕玲老师在制作衣服
在畲族服饰文化传承人刘燕玲的工作室,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了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制作的完整流程,为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播留存了重要资料。
▲图为广州市增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右七、右二)、畲族村书记雷映霞(左六),以及增城区政协常委、增城区“百千万工程”宣传大使朱燕妮(右六),携手突击队共同拍摄畲族村农副产品宣传片
除文化传承外,实践队还积极助力当地产业发展。队员们走访农户,调研枇杷、灵芝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合作拍摄宣传视频,将产品特性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实践队构建了多维传播矩阵,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畲族村非遗内容有效扩大了畲族文化的影响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合影
“遗韵传薪”实践队队员表示,接下来将系统整理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通过校内外媒体平台全面展示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此外,实践队已与正果镇相关部门、非遗传承人建立长期联系机制,将持续跟踪非遗传承与农产品推广进展,持续支持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工作。
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展现了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推动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嘉雯 阮龄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嘉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