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6月16日讯(通讯员 蔡诗颖)晨曦微露,十堰市茅箭区吉祥社区活动中心门前已是一派温馨忙碌景象。十二名身着醒目蓝色马甲的乐龄康养志愿服务队队员穿梭其间,精心布置着血压监测区、健康咨询台、理疗体验角以及智慧助老教学点——一场主题为“情暖夕阳”的全天候公益活动即将拉开帷幕,直击社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与数字生活的核心需求。

上午:健康守护零距离,专业服务抚人心

清晨八点刚过,活动中心内已是暖意融融。两名志愿者面前的队伍安静有序,她们熟练地为每一位老人缠绕袖带,目光专注地落在血压计刻度上。“张阿姨,高压142,稍微有点高,您最近睡眠好吗?”志愿者轻声询问,同时将数据仔细录入专属健康档案。在十堰市老龄化率已接近20%的背景下,这份档案不仅是当天的记录,更是未来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基础。

隔壁的理疗区,志愿者专业指掌的温热力量正驱散老人经年的酸楚。72岁的李德顺大长年累月的劳作让他的肩膀僵硬如石。志愿者小张精准施力揉按,李大爷眉头渐舒,笑意在皱纹间漾开:“哎哟,这些孩子的手真有准头!像搬走了几块压肩的砖头,松快多了!”现场数位老人体验后舒展的筋骨与舒心的笑容,正是对志愿者们专业技能最温暖的褒奖。

下午:智慧赋能破鸿沟,知识护航安身心

午后阳光斜照,活动重心转向破解横亘于老人面前的“数字高山”。在居家安全角,志愿者们借助简易家具模型,生动演示着防跌倒的“生命细节”:“起身牢记‘三个30秒’,床边小地毯是“绊脚雷’,夜灯位置要这样调…”78岁的独居老人赵奶奶听得尤其认真,频频点头——去年一次厨房滑倒的惊险经历让她深知,这些知识是晚年安稳的“护身符”。

不远处的“智能生活课堂”则跃动着求知的光芒。志愿者小杨半蹲在满头银发的王奶奶身边,手把手引导她点开手机屏幕:“奶奶看,点这里就能挂上市人民医院的号。”王奶奶起初迟疑的手指逐渐流畅。

深化长效关怀机制,共筑“友好之城”基石服务接近尾声,关怀的深度却持续延伸。服务队队长叶仕丹郑重宣布:“我们今日特别关注到的十户高龄独居长者,将被纳入‘温情到户’重点名单,未来每月都将收到我们上门定制的健康随访与生活协助。”这标志着一次活动已升华为制度化、常态化的守护力量。

社区书记全程见证,感触尤深:“乐龄康养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服务精准切中了老人最急迫的‘健康管理难’与‘数字鸿沟深’两大痛点,其专业与恒心,正是我们全力打造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不可或缺的鲜活血液与强大引擎。”立足民政引领,擘画全城“暖老”新图景。

服务队年内计划将其温暖足迹覆盖至全市20个社区,将吉祥社区的“情暖”模式不断深化、推广。当科技的便利与人文的暖意交汇,当“志愿红”持续流动在社区街巷,十堰的“夕阳”时光,必将焕发出更从容、更安康、更尊严的华彩。这不仅是服务队的承诺,更是一座城市对长者的深情致敬。

图为志愿者给社区内的老年人量血压

图为志愿者教社区内的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图为志愿者为社区内的老年人们按摩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蔡诗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诗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