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的创新浪潮中,并非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行业领军者闪耀光芒。暑假期间,采访了从业十九年的汽车零部件设计师陈党辉,这位扎根一线的普通人,用一支笔、一台电脑,在方寸设计图纸释着新时代的匠心精神与奋斗力量,也向青年一代传递着朴实而深刻的人生感悟。
(参观上海工匠馆)
走进企业设计部,陈党辉的工位上堆满了各种设计手册与零件模型,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三维设计图。作为负责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设计的工程师,他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承载着重大责任。“一个小小的齿轮设计偏差,可能导致整车传动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隐患。”陈党辉指着电脑上的图纸说道。他始终将“精准”二字奉为圭臬,为了优化一款变速器齿轮的啮合精度,他曾连续两周泡在车间和实验室,反复测量数据、修改参数,对比上百种设计方案,最终将齿轮传动效率提升了5%,有效降低了能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苛求,对设计方案近乎“偏执”的打磨,正是匠心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参观上海工匠馆)
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陈党辉虽不是团队中的“技术大拿”,但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白天,他跟着年轻同事学习新的设计软件操作技巧;夜晚,他通过线上课程钻研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设计知识。“就像一块海绵,尽可能多地吸收新知识。”陈党辉笑着说。在设计一款适配新能源汽车的减速器时,他主动提出将传统机械结构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的设想,并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与团队成员反复论证,最终设计出的产品不仅体积缩小了20%,还能实现智能调节传动比,为企业拿下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订单立下汗马功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主动求变、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与陈党辉工程师的交谈)
工作之余,陈党辉还是设计部的“知心大哥”。每当有新入职的年轻设计师遇到难题,他总会放下手头工作耐心指导。“设计是门技术活,更是门经验活,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希望年轻人不要再经历。”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设计流程优化、工程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经验,手把手教新人如何快速掌握设计要点。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年轻设计师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陈党辉工程师还带着参观了上海工匠馆,更好的领略到了工人匠心的传承与辉煌,是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陈党辉工程师的交谈)
当被问及对新时代青年的建议时,陈党辉沉思片刻后说道:“年轻人,千万别小瞧‘重复’和‘坚持’的力量。”他坦言,设计工作看似枯燥,每天面对的都是图纸和数据,但正是在一遍遍的修改、一次次的验证中,才能真正打磨出好作品。他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沉下心来,戒骄戒躁,夯实专业基础,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愿意扎根、默默耕耘的实干家。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最后,和陈党辉工程师合影留念,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却看到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伟大。他用十九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努力,诠释着新时代的匠心精神与奋斗精神,也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在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正是无数个像陈党辉这样的普通人,以匠心铸精品,以奋斗践初心,汇聚成推动行业发展的磅礴力。
(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金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金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