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熊文静)为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百千万工程”中“千镇焕新”“万村蝶变”聚焦美丽圩镇建设、提升乡村教育的号召,2025年7月11日,广州华商学院“照亮你心,温暖我心”百千万突击队在周剑铭老师和匡芳莹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吕金铨学校,与该校师生携手开展校园墙绘创作活动。这场以画笔为媒介的实践,不仅是艺术的交流,更是高校学子投身乡村文化建设、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画笔传情:墙绘赋能乡村教育与圩镇美化

墙绘选取教学楼一楼三面空白墙面作为创作载体,两校师生携手构思,创造性地将当地侨乡代表人物梁启超及其家风文化、爱国精神与大泽吕金铨学校的特色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呈现出五大主题画面。梁启超呐喊的身影彰显爱国情怀;田间劳作的场景既传递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真理,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对“实干兴邦”的深刻体悟;梁思礼先生的航天故事是梁启超家风在新中国的时代彰显,驱动了新中国的科技创新;绿茵场足球少年的身影,寓意新生代对传统精神的传承;大泽龙舟竞渡场景则凝聚着团结奋进的乡村精神。 五个主题画面相互呼应,将抽象精神视觉化,使校园成为传播侨乡文化、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活教材”。

▲图为大泽吕金铨学校校园墙体改造前后对比

实践见效:墙绘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

创作过程中,突击队队员率先用铅笔勾勒轮廓,反复打磨人物神情和物体结构;大泽吕金铨学校学生接力填色,通过色彩搭配与细节处理让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劳作中的汗珠阴影体现奋斗底色。最后一笔颜料干透后,队员们为墙面涂上固色剂,让艺术成果长久留存。

▲图为队员与学生共绘场景

青春聚力:华商学子响应“百千万工程”投身乡村实践

完成最后一笔填色,看着三面墙从空白变得鲜活,广州华商学院突击队的队员们难掩激动。“最初只是想为乡村学校做点事,真正拿起画笔才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用艺术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队员小李望着梁启超的画像感慨,“画里的每一笔都藏着责任——侨乡文化要靠我们传承,乡村振兴更需要青年扎根。”

“照亮你心,温暖我心”突击队带队老师周剑铭老师与匡芳莹老师表示,高校参与乡村墙绘创作,既是助力“美丽圩镇”公共空间提质的实践,也是通过艺术形式参与乡村教育服务的创新,“让学生在美化环境中理解公共服务的意义,这种沉浸式体验更有教育价值。”

▲图为匡芳莹老师为墙绘开展作指导

▲图为周剑铭老师为墙绘成果作总结

如今,三面墙绘已成为大泽吕金铨学校的文化地标。课间时分,学生们常驻足讨论画面故事。这场墙绘活动以艺术实践激活校园空间,既美化了环境,又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乡土情怀与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笔落有痕,初心永续”的实践初心,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熊文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文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