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莫艳琪 林幼琳)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72日正式启动,至79日圆满落幕,在广宁古水镇开展了为期8天的实践之旅。活动紧扣当地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古水镇独具魅力的本土文化与特色建筑元素,精心设计系列文创产品。期间,实践团队还与当地政府展开深入座谈,共同探讨设计成果向实物转化的有效路径,旨在以文创产品为抓手,助力当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填补古水镇旅游业在文创产品领域的供给缺口,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为实践团第一次总结会议。许汶臻 供图

一、活动内容:此次活动聚焦广宁县古水镇的独特文化与特色建筑,致力于设计富有当地风情的旅游文创产品。在活动正式开展前,实践团已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公众号推文等多元渠道,了解古水镇的风貌,像古水河湿地公园、马骝山、竹林公园,以及当地特色美食古水烧猪、云吞等都被纳入设计理念,为后续创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次下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按照汇报设计——实地采风——实践调研——完善设计图——总结汇报的科学流程有序推进。

(一)汇报设计:实践开展的第二天,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向古水镇团委书记蔡亦君汇报了已完成的设计稿图,包括竹编DIY材料包、冰箱贴、透卡等,并详细阐述了设计理念与长期推广规划,同时汇报了下乡期间的工作安排。蔡亦君书记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了团队紧扣当地特色产业、勇于创新的实践成果,还提出期望:希望文创产品能更贴合当地特色竹子产业——“茶杆竹,提炼古水镇特有的文化符号并融入产品设计。蔡书记明确表示会全力支持实践团的工作,期待双方携手打造竹文创标杆。

图为汇报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古水镇工作人员的合照。许汶臻 供图

(二)实地采风:实践团在老师带领下,先后前往竹文化馆、竹公园、古水河湿地公园、马骝山及古水镇地标性建筑等地实地探访。通过近距离感受当地文化与建筑魅力,为特色文创产品设计汲取灵感,让当地特色更好地融入作品,也为宣传视频的制作收集了丰富素材。

图为实践团在竹文化关参观。许汶臻 供图

图为实践团到马骝山登高采风。许汶臻 供图

(三)实践调研: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调研组成员走街串巷开展调研。团队从热闹的古水镇农民街出发,深入村落家家户户,与当地百姓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与期待,为设计稿图的优化完善提供了切实依据。

图为实践团到农民街走访调研。黄妍绮 供图

(四)完善设计图:在全面整合各方意见后,实践团结合古水镇的特色元素,对前期设计稿图进行修改完善,并着手新稿图的创作,让设计更贴合当地实际与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室内设计文创产品。黄妍绮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果展示。许汶臻 林幼琳 供图

(五)总结汇报:实践最后一天,兴新向农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将本次三下乡的成果整理完备,与蔡书记进行最终汇报总结。汇报会围绕工作内容回顾、文创产品介绍、调研数据总结、宣传数据汇总四个维度展开。蔡书记听完汇报后,对实践团 8 天来的工作予以肯定,并表示愿意与实践团就文创产品设计稿转化为实物及落地实施保持长期联系。

图为实践团向古水镇工作人员汇报工作。许汶臻 供图

二、活动成效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许汶臻 供图

兴新向农实践团集结于广宁县古水镇,以文创为笔深耕乡村沃土,深挖古水镇的文化脉络与故事底蕴。团队将创意灵感与古水特色深度融合,聚焦当地标志性产业 茶杆竹,精心设计系列特色文旅周边产品。实践过程中,团队运用当代新潮媒体技术,让创新理念与潮流元素碰撞交融,精心制作宣传视频,全方位展现古水镇的秀丽景色与独特魅力。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在古水镇的乡村土地上留下了青春奋斗的清晰足迹。展望未来,实践团与古水镇保持密切联系,持续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莫艳琪 林幼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幼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