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上旬,为让孩子们在夏日里尽情绽放好奇心,开启自然与科学的探索之旅,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三下乡实践队来到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中学,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科普课程,从雨林生态到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感受自然与科学的双重魅力。
▲图为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全体成员
第一站:奇妙生态——自然界的“互助朋友圈”
▲图为生态环保课堂
“大家知道红树的气根有什么用吗?它就像‘呼吸管’,能让红树在海水里自由透气哦。还有坡鹿,它可是森林里的‘快递员’,会帮植物传播种子呢。”在科普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陈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比喻向孩子们讲解着生态系统的知识,“其实啊,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图为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在为孩子们授课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在随后的生态侦探行动中,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
当展示红树与滩涂的图片时,孩子们纷纷凑上前仔细观察。 “老师,红树的根好特别啊,像一个个‘千斤顶’。”一个小男孩指着图片说道。陈老师笑着解释:“没错,红树的支柱根就像‘千斤顶’一样支撑着树体,而且它的根系不仅能过滤盐分,还是小鱼的‘避难所’,落叶腐烂后更是海洋生物的‘营养餐’呢。”孩子们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还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着什么。
▲图为学生正在回答问题
在了解坡鹿与雨林的关系时,实践队队员陈老师向孩子们介绍: “坡鹿啃食植物时,其实是在悄悄调节植被平衡,而且它吞食果实后,会随粪便排出种子,让植物在更广阔的地方扎根,堪称雨林的‘生态调节器’。”孩子们听得入了迷,纷纷表示以后要好好保护坡鹿。
对于阳光的魔法这一知识点,孩子们也有了新的认识。 “大树遮挡阳光,喜阴的小草就能顺势生长,落叶化作肥料又能反哺大树,自然界的‘互帮互助’太神奇了。”当地学生小林感慨道。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填写的生态小疑问卡
在生活大关联环节, “海鲜和珊瑚礁有啥关系?”“雨林怎么让空气变清新?”等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珊瑚礁是鱼虾的家,家越舒服,海鲜就越多!”一个小女孩自信地回答。课上,大家拿着“生态小疑问卡”,变身小小观察员,继续记录身边的生态故事。
第二站:隐形力量——大气压与表面张力的“魔法对决”
“用吸管喝奶茶时,是谁把饮料‘推’进嘴里?”实践队队员龚老师的问题一抛出,课堂瞬间变成“解谜现场”。这场关于“看不见的力量”的探索,从两个神奇实验开始。
实验1:哈利·波特悬浮术
▲图为孩子们正在进行“哈利·波特悬浮术”实验
实验材料有玻璃杯、水、硬卡纸、水盆。当龚老师演示装满水的杯子盖上卡纸,倒扣后松手,水居然被稳稳“托住”时,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惊叹。“这是大气压在发力,就像无形的手托着卡纸呢!”龚老师解释道。
孩子们分组进行挑战,有的小组小心翼翼地操作,成功后欢呼雀跃;有的小组虽失手溅湿桌面,但并没有气馁,反而更起劲地琢磨其中的奥秘。“我们刚才可能是卡纸没盖紧,导致漏气了,再试一次肯定能成功。”当地学生小宇对同组的伙伴们说。经过几次尝试,他们终于成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实验2:彩虹核爆秀
▲图为“彩虹核爆秀”实验
该实验需要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托盘等材料。当滴入三色色素的牛奶,被蘸了洗洁精的棉签一碰,瞬间炸开成彩色“烟花”时,孩子们都看呆了。龚老师打趣道:“洗洁精像‘派对破坏王’,打破表面张力让色素四散逃跑啦!”
▲图为志愿者们同孩子们共同观察实验现象
孩子们用不同工具比拼“最美爆炸”,有的用小木棒,有的用塑料勺,大家都在认真观察着实验现象。甚至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差异,“脱脂牛奶里的‘烟花’好像扩散得更快一些。”当地学生小曾说道。
在生活中的“超能力”环节,孩子们发现:吸盘挂钩粘在墙上是大气压的功劳,露珠圆圆的是表面张力在“塑形”。课程最后,彩蛋挑战让大家跃跃欲试——回家给家人表演“科学魔法”,用知识证明“看不见的力量真奇妙”!
实践队队员龚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科普课程,让孩子们明白科学不在课本里,而在自然的每片叶子、生活的每个瞬间。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开展更多有趣的科普活动,激发孩子们对自然与科学的热爱。”
此次海南大学筑梦支教团三下乡实践队在海南开展的科普探索活动,让当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自然与科学的魅力。孩子们纷纷表示,这样的科普课程太有趣了,希望实践队的哥哥姐姐们能经常来。(通讯员张恒 陈东莹)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恒 陈东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恒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