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人在社会发展困难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真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以后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Mir Imamuzzaman Hasib (扎曼)凝视着展柜中斑驳的割胶工具,用流利的中文向身旁的中国同学分享感悟。

孟加拉国留学生扎曼分享自己的体会

3月18日下午,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乘风书院、中和书院、淳明书院组织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3个国家共16名在读大学生,走进海南农垦博物馆(中国天然橡胶博物馆)开展主题为“传承北纬18°的农垦精神,点亮奋斗进取之路”的主题调研活动。学生们通过沉浸式参访、依次体验了“序厅、丰碑颂、军垦志、赤子心、知青情、海垦魂、改革潮、关怀篇和科普窗”九大展厅,在割胶刀痕与泛黄图纸间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那藏在每一道割胶刀痕分泌的乳白泪滴里的农垦记忆,仿佛裹着橡胶林的辛涩气息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学生们在仔细聆听博物馆老师的讲解

在“知青情”主题展区,一张张陈列于墙面的农垦知青劳作和生活的老照片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这些图片完整还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确实太不容易了!”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Aidana(芭彤)注视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说。中国学生李梦婷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使留学生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也让中国学子在参访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精神的传承使命感:“我们真的需要扛起这个时代的责任。” 她说。

中外学子认真感悟图片上的历史

本次调研学习以海南农垦事业发展为纽带,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让中外学子深刻感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真切感受海垦人响应国家号召,在北纬十八度以北创造出大规模垦荒植胶的伟大奇迹,进一步加深中外学生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农垦精神的理解。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未来将持续推进“双院”协同育人工作,开展“中外学生共话中国故事”系列“大思政课”主题实践,搭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平台,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通讯员: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一闳 郑泽娇 李梦婷)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梦婷

声明:未经大学生云报或相关权益人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李梦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63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