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崔楹) 近日,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图志协行,力勤筑路”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专业积淀,跨越百余公里赴菏泽市牡丹区图书馆、菏泽市图书馆开展系列鲁班锁公益课堂活动。团队以鲁班锁为载体,将建筑学科特色与工匠精神传承相融合,用生动有趣的公益服务传播传统建筑文化,凭借扎实表现收到两座图书馆的表扬信,成为高校学子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写照。

牡丹区图书馆副馆长带领队员们参观馆内

队员与菏泽企业家、菏泽市领导及市图书馆主任合影留念

鲁班锁作为中国古代榫卯结构的经典代表,凝聚着古人的营造智慧与工匠精神,与山东建筑大学深耕建筑教育、传承营造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为让传统建筑文化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团队提前数月启动筹备工作。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长,系统梳理鲁班锁的历史渊源与结构原理,将建筑力学知识融入教学设计,从教具制作到流程演练反复打磨,确保课堂既能传递工匠精神,又能激发青少年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

队员在牡丹区图书馆开展鲁班锁课程

队员在菏泽市图书馆讲解建筑文化相关知识

活动现场,两座图书馆的活动室早早坐满了翘首以待的孩子们。志愿者们以趣味互动开篇,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发孩子们对传统建筑工艺的好奇,随后结合动画短片简要介绍鲁班锁与古代建筑的关联。他们借助直观的模型演示,清晰讲解不同款式鲁班锁的核心结构与拼装逻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读其中蕴含的“阴阳相济、虚实结合”的营造智慧,让抽象的建筑原理变得生动可感。在实践操作环节,孩子们领取到专属的木质鲁班锁后,或蹙眉凝神思索,或相互交流探讨。志愿者们在孩子们中间来回走动,不时蹲下身子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并用鼓励性的话语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当清脆的 “咔嗒” 声接连响起,孩子们高举着拼装完成的鲁班锁,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这份成就感之中,更蕴含着对传统工艺的深切向往

队员在牡丹区图书馆帮助孩子们拼装鲁班锁

队员在菏泽市图书馆指导孩子们组装鲁班锁

此次公益课堂活动的开展,为菏泽市两座图书馆的暑期文化服务注入了独特的建筑文化活力,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工匠精神、感知建筑文化的魅力。菏泽市图书馆和牡丹区图书馆在表扬信中高度肯定团队“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称赞志愿者们“用耐心与专业架起了传统建筑文化走进青少年的桥梁”,并对山东建筑大学以志愿服务传播建筑文化的举措表示认可,期待未来深化合作。

牡丹区图书馆与菏泽市图书馆给团队的表扬信

团队在牡丹区图书馆合影留念

团队在菏泽市图书馆合影留念

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次实践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鲜活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播需要青年的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依托学科优势,挖掘更多传统营造技艺中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公益课程,让工匠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延续,让建筑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

撰文 | 崔楹

图片 | 倪晓晖、任硕凯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崔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崔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