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青春如火。广州航海学院海事法律与交通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百千万工程”号召,组织了一支由8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服务队,奔赴广州市白云区鸦岗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业辅导、龙舟文化研学、非遗手工实践等多元形式,为乡村儿童搭建成长平台,为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

一、解难题促成长

活动伊始,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党群服务站开设“青春助学课堂”,针对社区小学生的课业需求开展精准辅导。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分学科组建“学习帮扶小组”,通过一对一答疑、绘画知识智慧树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五年级学生小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逐渐克服了数学难题的恐惧,她笑着说:“哥哥姐姐教我画图理解,原来数学也可以很有趣!”这与“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学习兴趣的目标相契合。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辅导作业活动

二、非遗教育润童心

作为白云区龙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鸦岗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实践团队开展特色教育的“活教材”。团队联合社区龙舟协会,打造“沉浸式龙舟文化课堂”:通过龙舟知识讲解、龙舟来源问答等环节,让孩子们系统了解龙舟的起源、制作工艺及竞技精神。志愿者讲师结合屈原爱国精神与龙舟竞渡的传承,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不仅让孩子了解‘家门口的文化’,更激发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守护。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龙舟讲解活动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龙舟知识问答活动

三、传统文化焕新

为深化文化体验,实践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非遗手工与互动游戏。在“龙舟创意工坊”中,孩子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体验拓染、龙舟热缩片、组装龙舟模型等技艺:用植物叶片拓印龙纹,以彩笔绘制龙舟形象并制成立体挂饰,携手拼出龙舟的模型……一双双小手在色彩与创意中触摸文化脉搏。拓染体验让孩子们用植物叶片在布料上拓印龙舟图案,感受自然与艺术的融合;龙舟热缩片制作则带领他们用彩笔绘制龙舟形象,通过加热塑形制作独特挂饰;孩子们齐心协力完成龙舟模型组装,锻炼动手能力和耐心。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悟“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在用心制作的过程中体验非遗的魅力。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龙舟拼图活动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植物拓染活动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进行龙舟热缩片制作活动

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担当与教育百千万的深度融合 此次实践是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在教育层面,通过精准辅导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短板;在文化层面,以龙舟文化为载体,推动非遗教育进校园,培育乡土情怀。活动中,大学生们既做“教育帮扶者”,又当“文化传承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门口和小朋友的大合照

五、青春与乡土共绘振兴图景

一周的实践里,大学生志愿者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孩子打开知识之窗,用文化浸润点亮童年梦想;而鸦岗社区的历史底蕴与淳朴民风,也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百千万工程”的时代意义。突击队队长坦言:“在辅导作业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在教他们制作龙舟拼图时,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资源投入,更需要青年一代的智慧与担当。”

图为广州航海学院鸦岗龙舟逐浪突击队在鸦岗芝生书舍门口大合照

百里千里万里,青春与龙舟交织在一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美丽 元茵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元茵茵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校园频道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