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胡淼)为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赋能基层文化保护与法治建设,广州航海学院“遗脉行动突击队”(由法学、财务管理等多专业学生组成)于2025年7月6日至12日深入佛山市顺德区,开展主题为“非遗传承与法律维权”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县域非遗传承人面临的法律维权困境,依托学科优势,精准开展普法宣传与能力提升行动。
▲图为队伍成员与地方基层组织合影
精准识别需求:聚焦非遗传承法律痛点
7月6号上午,突击队抵达顺德后,迅速对接地方基层组织,深入了解县域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难点。通过初步调研锁定核心问题:大量优秀民间手艺人,如灰塑、竹编、画瓷、三角插纸艺和香云纱等非遗传承人普遍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足的问题,常面临作品被侵权却投诉无门的困境,阻碍了非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传承活力。
针对上述痛点,突击队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策划实施了“三维一体”的精准服务行动:第一,“一对一”专业赋能。团队成员分组深入勒流街道龙眼村(灰塑)、伦教(竹编)、均安(三角插纸艺)、江义村(画瓷)及香云纱基地,为9位代表性传承人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重点就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界定、侵权证据收集、维权渠道等核心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操作指引,帮助传承人扫清法律盲区,掌握基础维权技能。第二,“点对面”普法定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难题,如不少手艺人误认“盗用即学习”,突击队迅速行动,精心编撰并印制了《守艺知法,非遗长青》普法手册。手册针对手艺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聚焦最易发生的侵权类型和维权流程,在走访和顺峰山公园、华侨城欢乐海岸等公共场所广泛发放,显著提升目标群体的法律认知覆盖面。第三,“前瞻性”问题研判。在远发香云纱制造基地,团队不仅提供基础法律服务,更敏锐捕捉到非遗传承中的深层次挑战——创新衍生产品知识产权归属模糊、对潜在侵权风险预判不足等。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协助基地梳理了传统核心工艺与创新衍生品在保护范围上的法律差异点,为今后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初步建议。
▲图为队伍成员访谈三角插纸艺手艺人
实践成效显著:为乡村法治注入青春动能
经过一周密集行动,突击队取得了切实成效。为超过20位非遗传承人及关联从业者提供了精准法律咨询服务,有效解答了其困惑,多位传承人表示“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血”。发放的法律手册覆盖广泛,填补了非遗领域专项普法材料的空白,在街头调查中,接受过服务的民众对非遗相关法律的知晓率显著提升。行动系统梳理并向地方反馈了非遗传承人在法律层面最迫切的需求点,如侵权易、举证难、成本高等,特别是揭示了“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应用开发”之间存在法律适用模糊地带。
▲图为队伍成员在顺峰山公园普法
此次“遗脉行动突击队”的顺德之行,是广州航海学院青年学子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入基层一线贡献专业智慧的生动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县域非遗从业者的法治素养和维权能力,为解决“非遗传承难”中的法律短板提供了青年方案,增强了基层文化发展的法治韧性。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顺德地区的联系,探索建立长效服务机制:一方面,联合高校法律资源,尝试搭建线上法律咨询平台,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常态化远程支持;另一方面,整理实践成果形成研究报告,为非遗地方性法规政策的完善建言献策,推动突击队行动成效的长期转化,让青春智慧持续赋能乡村文化保护与法治建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的文化法治活力。
撰文 | 胡淼
图片 | 阮希彤 袁欢
审核 | 吕嘉文 胡淼 朱晓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淼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