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任悦嘉) 为助力闵江源生态保护,引导青少年学子在实践中强化环保担当,近日,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美丽中国行,守护幸福河”实践队走进永安市贡川镇会清桥,永安市青少年宫,开展以“分类护河,点亮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带着热忱与青春力量,通过一系列实践行动,推动更多人加入到守护碧水清冽的行列中。
清洁河畔古桥,擦亮生态底色
经永安市河长办林老师协调,实践队首站抵达永安会清桥——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福建省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水利局特派罗站长全程同行指导,队员们认真聆听了关于会清桥历史与永安水系的讲解,了解了其在当地河湖水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感受到保护水环境就是守护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随后,实践队员们化身“河湖美容师”,手持垃圾钳和环保袋,沿着河岸与古桥周边,开展了一场“地毯式”的垃圾清理行动。烟头、塑料袋、废弃包装、枯枝杂物……每一处被拾起的垃圾,都是实践队员们对水清岸绿、古桥风韵的用心守护。烈日下,汗水浸湿了衣衫,但看到河岸逐渐恢复整洁,古桥风貌在干净的环境中更显韵味,大家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此次行动不仅美化了河湖文化遗产的环境,更是一次生动的环保实践教育。
▲图为实践队员于会清桥合照
播撒绿色种子,宣讲走进少年宫
带着在会清桥实践的热情与感悟,队伍来到了永安市青少年宫。在这里,实践队员们化身为环保知识“小讲师”,为青少年宫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分类护河,点亮美丽中国”主题宣讲。
宣讲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播放环保短片、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展开。实践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河流的方法,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具体分类标准。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参与互动,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环保知识。这场宣讲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绿色环保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为青少年进行宣讲
深入社区一线,传递环保强音
活动的最后一站深入基层,走进社区。实践队员们们在社区人流密集处设立宣传点,并通过走访沿街商铺、深入居民等方式,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活动。
实践队员们热情地向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耐心讲解保护身边河流的重要性,并重点指导居民如何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他们用真诚的笑容和细致的解说,解答居民疑问,倡导大家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共同维护社区及周边水域的清洁美丽。
▲图为实践队员讲授河湖保护知识
此次永安之行,标志着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深化实践育人理念迈出重要一步,是学院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方针的具体践行。学院通过此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以更好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河小禹”专项行动——“美丽中国行,守护幸福河"实践队有效地传播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了青春力量。
通讯员:任悦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悦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悦嘉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