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连静怡)6月28日,莆田学院与你“乡”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福建东山县樟塘镇南埔村,通过深入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南埔村的历史文化脉络和“谢谢里”的开发理念与运营模式。
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海岛村落,融合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以审美之心对待村里废弃的古厝,因地制宜探索开发出“谢谢里”文化小村,如今已成为颇具特色的海岛民俗旅游文化村。
图为实践队在南埔村的合照 林秋月摄
曾经的“谢谢里”和许多传统乡村一样,面临着老厝凋敝、人口外流的困境。但从2022年初开始,转机悄然出现。村党总支书记谢桂妹提出老厝修复计划,通过村集体收储、租赁等形式,吸引各地创客前来认领23栋老厝及闲置农业设施用房,为古村注入了全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在“谢谢里”的合影 林秋月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师生与自媒体人岳响进行交流,了解到这位跨界创作者以镜头为工具,记录下东山岛的海洋记忆。他走遍100多个自然村,拍摄700多条短视频,内容涵盖渔村世代相传的耕海民俗、海洋节庆,以及铜山古城里与海共生的历史遗迹等,让承载着蓝色记忆的渔船、渔网、古港等通过短视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岳响的实践证明,当短视频遇上海洋文化,既能守护蓝色文脉,又能为海洋经济拓展“文化附加值”,让传统渔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岳响的交流座谈 林秋月摄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聆听,更积极参与。他们亲手触摸古厝砖墙,感受历史温度;与村民深入交流,挖掘文化故事。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实践队深刻理解了审美赋能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作用,也为“谢谢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青年视角的建议。通过此次探访,实践队深刻感受到:向海而生的“谢谢里”,正凭借着这样的坚守与创新,让古老的海洋文化在数字时代既扎稳根基,又扬帆远航。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叶舒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舒怡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