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刘伟、陈泽豪、曾温存、邹捷、彭煜、曾佳宜)2025年7月8日,广东农工商智能工程学院兴农智电助农突击队在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的科技助农实践进入第三天。 团队秉持 “科技赋能 + 实践扎根” 的理念,探索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助农路径。上午在洲仔镇中心小学开展Arduino UNO 开发板与 Mind +图形化编程软件联动教学,午后踏入务水村的田间地头调研并参与拔花生农耕实践,以 “理论 + 实操” 的方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火种与农耕文化在洲仔镇的土地上交汇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在乡村少儿人工智能启蒙环节,“Arduino UNO 开发板与 Mind +图形化编程软件” 课程精彩开讲。曾温存、彭煜、黄祖涛等同学担任授课教师,以趣味化教学引领学员探索 Arduino UNO 技术原理。课程开场,播放用Mind +图形化编程软件编写的小游戏,迅速点燃学员好奇心,队员顺势引导,深入浅出地讲解编程模块的功能,自然引入Arduino UNO 开发板与 Mind +图形化编程软件的联动,从硬件结构到软件编程层层深入 。
▲图为老师教导学生编写LED 灯程序(摄:陈炫鑫)
随后,进一步讲解Mind + 图形化编程软件,系统演示设备连接、联动实现全流程,解析上传模式界面操作、代码生成与上传步骤,还以 LED 灯控制为例提供示例程序。实践中,学员们完成 LED 灯点亮、闪烁基础任务后,挑战用红绿黄 LED 灯、电阻、面包板等搭建简易交通灯模型,通过编程让灯光有序切换。理论与实操结合的授课模式,助力学员直观掌握开发板与编程软件联动应用,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探索热情。
▲图为突击队外出开展调研实践(摄:陈泽豪)
下午突击队一行外出开展调研实践活动,聚焦乡村发展新活力。活动首站,突击队来到当地颇具特色的“光伏”长廊,据介绍,该长廊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巧借自然之力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其长度约188米,覆盖面积达658平方米,光伏板容量与发电功能均为192千瓦,既可遮阳避雨,又为居民提供休憩、活动的便民场所。并且其效益颇多,数据显示,它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2.10吨,25年合计节约煤约为2,802.72吨,等效植树153,154.09棵,这般显著的环保成效,有力推动全镇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吸引更多低碳项目落地。突击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受益匪浅。
▲图为突击队参观广宁县洲仔镇中心小学广绿玉雕刻工作室 (摄:陈泽豪)
随后,突击队前往中心小学广绿玉雕刻工作室开展一场特色文化之旅。广绿玉,作为当地特色玉石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宛如深埋乡土的璀璨明珠。在工作室里,造型各异的广绿玉原石映入眼帘,或温润细腻,或纹理奇特。工作室负责人讲述了广绿玉的形成历史、开采技艺及文化传承故事。大家真切体悟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碰撞出的火花,保护和开发这些特色文化资源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水,能让乡土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的春风里肆意绽放。
▲图为突击队前往务水村(摄:陈炫鑫)
最后,突击队来到务水村,开展拔花生农耕实践。田间地头骄阳似火,队员们挽起衣袖、戴上手套,在村民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拔花生的技巧。尽管泥土裹满指缝,汗水浸湿衣衫,但大家热情高涨,分工协作,默契配合,一串串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田埂间爆发出阵阵欢笑。此次实践让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耕耘的艰辛,真切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更在队员心中埋下了对土地的敬畏、对劳动尊重的种子。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泽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泽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