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 徐文轩)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科技的成果应用,6月29日上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葛里青春,乡约竹山”青年突击队在喻国辉教授的带领下,深入竹山农户粉葛种植基地,进行了病虫害的调研和技术指导。本次活动以田间为实践课堂,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行动。
图为喻教授(左二)为农户提供解决方法
在调研的初始阶段,喻国辉教授及队员们深入粉葛种植区,对植物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他们注意到当地农民创新性地采用了粉葛与本地小黄姜、芋头等作物的间作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模式通过合理规划作物的空间分布通过这种种植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还借助了不同作物之间的生态互补效应,有效抑制了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展现了其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显著优势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图为喻教授(左三)给队员讲解病害
图为葛头腐烂病初期表现
经系统性分析揭示经队伍调研发现,若干未实施科学防控措施的种植区域,依然存在由真菌和细菌交叉感染引发的葛头腐烂病问题。在众多植粉葛田地中普遍存在由细菌和真菌不同程度交叉感染引起的葛头腐烂病。受感染的植株表现出叶片枯黄、穿孔、茎部腐烂变黑以及生长发育迟缓等典型症状,这些病害对粉葛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受细菌性感染的植株初期表现为叶片叶脉有病斑,沿着叶脉变黄渐渐褐化,当地种植户称为“黄菌病”,后期通过维管束的传播茎基部腐烂、褐变,严重时导致基茎部开裂,根部养分不能输送到地上枝条,最后整条粉葛枯萎死亡;真菌感染容易发生在粉葛种植的“剪根期”,通过土壤感染植株根部,被感染后植株的根部逐渐变腐烂,最后根部无法吸收养分,植株地上部分逐渐枯死。目前这两种类型的病害发生是影响竹山村种植粉葛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为喻教授(左一)展示病株
针对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喻国辉教授立即对队伍中的同学们开展了现场教学活动。他手持受感染的植物样本通过采摘收受感染和健康的植物样本进行比较,结合细致的观察,从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发病规律等专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喻国辉教授提出介绍,真菌性病害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大规模爆发,因此必须通过改善农田的通风和透光条件,并适时施用保护性杀菌剂来进行预防和控制;一旦出现细菌性病害在苗期小规模细菌性病害,应立即迅速清除病株以防止病情扩散采取生物农药进行灌根处理,在后期发现细菌性病害,可以通过在植株表面喷淋杀菌剂进行防控并迅速清除病株以防止病情扩散。但最主要还是在育苗前做好消毒处理,降低发病风险。此外,喻国辉教授在提醒观察种植户检查粉葛病虫害植株期间提醒说,在使用剪刀进行修剪作业时,必须区分病害植株与健康植株所使用的工具,以避免交叉感染,从而进一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图为喻教授跟农户交流
本次调研活动紧密融合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为“葛里青春,乡约竹山”青年突击队成员们提供了一次生动的田间实践教学,同时向当地农民传授了科学且实用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接下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关系,定期进行技术援助,进一步探索粉葛种植的生态潜力,为提升粉葛产业的质量与效益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成效。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文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文轩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