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11(通讯员李淋 刘童宇 万中昱)岳家拳,这一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编的传统武术,凝聚着“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在鄂东大地的武穴、黄梅一带,这套融合实战技法与武学哲理的拳法已传承八百余载。2023年,岳家正式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活化历史的文化瑰宝。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合,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扎根铸魂。7月11日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携带国家级非遗项目岳家拳走进校园,开展“武穴传武”特色活动。这场以“精忠魂铸少年志”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课,让承载着八百年家国情怀的传统拳法,在新时代少年身上焕发生机。

一招一式,少年初展武者风范

“一要练,二要健,起手要重,落手莫轻……”清晨的阳光洒在明德小学的操场上,岳家拳口诀声穿透薄雾,在空气中荡开涟漪。四十余名孩子屏息凝神,目光紧缩前方——志愿者们正以“忠勇拳礼”立身示范:右拳如铁,凝着八百年的勇毅;左掌似松,托起一脉相承的忠正。“沉桥短马,是岳家军骑兵在鄂东山地作战的看家本领!”担任主教的志愿者李锦明声如洪钟。孩子们应声而动,双膝微曲如张弓,脚掌抓地似生根。五年级的邓显额角沁汗,扎马步的小腿微微发颤,却倔强地不肯晃动。

“收——势——!”

随着口令,孩子们齐刷刷抱拳行礼。晨光为他们镀上金边,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上,明亮的眼眸中跳动着传承的火种。这一刻,古老的拳法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化作少年们血脉中奔涌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学生们练习岳家拳

以拳载道,忠孝薪火润童心

“沙沙”的树枝划过粗糙的地面,十一岁的李明阳跪在操场中央,用木棍在沙土上一笔一划临摹“精忠报国”。这是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情景剧《少年岳飞》中最动人的一幕。当“小岳飞”将这四个字用力刻进沙盘时,操场上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板。

“现在,我们就是岳家军的先锋营!”在“双推手”练习中,志愿者李艺菲将武术动作化为生动的历史课。孩子们两两相对,掌心相触的瞬间,仿佛触摸到了千年前的温度。“感受对方的力量,不是对抗,而是对话”五年级的袁钰婷在日记里写道:“当我和同桌练习‘粘手’时,我突然明白什么是‘化干戈为玉帛’。”

图为志愿者在课堂上讲解岳家拳的历史

拳”新起点,赋能乡村教育未来

拳礼终章,孩子们列队而立,以标准的“忠勇拳礼”向志愿者致谢。紧握的双拳,托举着对文化根脉的敬畏;挺直的脊梁,彰显着新时代少年的担当。“这不仅是武术课,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吴校长翻开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课堂亮点:当孩子们在“沉桥短马”练习中双腿发抖却坚持到底时,当情景剧里“岳母刺字”环节有女生偷偷抹眼泪时……这些反应,比考试分数更能说明教育的意义。

图为学生们以“忠勇拳礼”向志愿者致谢

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以岳家拳为媒,在武穴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为明德少年铺就了一条以武润德、以拳励志的成长通途。这绵延八百年的忠勇武魂,必将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淬炼出新一代刚健有为、心怀家国的“少年岳飞”。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淋 刘童宇 万中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475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