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独角兽实践团·藏蓝青春行团队来到红石村榆红家庭农场开展“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榆树乡红石村的李根家庭农场宛如一颗闪耀的明珠,不仅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典范,更在基层治理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实践团队切实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干精神,学习到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
榆红家庭农场。傅思锦 供图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红石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李根作为农场的创办者与带头人,带领党员干部成立党群共富责任区,党员致富骨干与农户结对帮扶,为食用菌种植户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累计提供技术指导达1000余人次 ,在农场发展与农户增收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田间地头里的赤松茸和灵芝。傅思锦供图
产业带动,激活发展动能
因地制宜,挖掘本地资源优势。村民发展灵芝种植产业、引进赤松茸种植项目,并且利用玉米秸秆等作为菌棒原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参观灵芝产品加工车间。张若妍供图
李根同志介绍赤松茸、灵芝等深加工产品。陈秋丁珺供图
多元合作,凝聚发展合力
一方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投资建设赤松茸种植基地,吸引外部资金与先进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联合周边村庄成立产业联合党委,实施产业联建、信息与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80%的农民参与食用菌种植产业,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协商共治,化解发展难题
以榆红家庭农场为依托,建立起“意见反映室”和“邻里说理处”。充分利用农场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优势,收集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基层协商。通过地头协商、板凳协商、入户协商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为农场与村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实践团队在此次研学之旅深刻学习到基层治理经验:在基层治理中要深入了解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党员带头示范经验,警校大学生可学习这种党员带头作用,在基层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共同为基层发展努力;在基层工作中可借鉴“意见反映室”和“邻里说理处”的模式,搭建民意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撰文 | 刘梦州 左卫龙
图片 | 傅思锦 陈秋丁珺 张若妍
审核 | 曹森旗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梦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梦州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