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李睿 卢毓勋 王路钦 张晨旸 范永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结合司法部召开统筹推进“五项工作”暨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推进会的要求,学习基层司法实务工作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成果。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诘是法学会“泾红普韵·警润乡野”实践团于2025年7月7日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并先后参观调研泾县司法局、泾川镇司法所以及泾县社区矫正中心。

对话司法县局,了解泾县成就

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泾县司法局进行学习与交流。司法局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部门职责,并就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复议股、人民参与与促进法治股、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行政复议股、行政应诉股、办公室、合法性审查股以及普法与依法治理股共八个部分的日常工作与运作机制进行详细介绍并就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在法律宣传媒介方面,泾县司法局副局长严盼盼提出了五个一,即“一面旗帜”:坚持依托本地深厚的红色底蕴与红色文化、“一首诗”:不断深化李白《赠汪伦》的文化影响力、“一张纸”:积极宣传泾县“宣纸之乡”的历史盛名、“一条路”:努力建设皖南川藏线沿途特色带、“一幅画”:“宣纸上的山水画”。

在司法工作方面,泾县司法局副局长严盼盼同志普法宣传工作成果与创新方案展开系统的讲解。泾县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说法、法治宣传“一月一主题”、“鼍小泾”普法志愿者、红色法治文化带的建设四个子品牌齐步发力,四步走全面打造“泾”日说法品牌,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序推进“八五”普法实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泾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孙永康供图

亲临基层实务,体悟司法职能

在泾川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服务大厅、各职能部门工作办公室,并进行了座谈交流活动。通过工作人员展示的各个服务部门,团队成员了解到泾川镇司法所的具体实践工作内容。在座谈会上,一方面,实践团成员仔细阅览泾川镇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教育档案,其中包含社区矫正人员的每月公益劳动、每月评估等实际的矫正工作,并就实践团成员的所思所想进行主题研讨;另一方面,司法所实务工作者详细介绍泾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当前司法所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深化了对司法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以及适应性帮扶等一系列职能的认识与理解,学习到了更多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泾川镇司法所开展座谈交流活动  孙永康供图

调研矫正实践,洞察治理效能

实践团深入泾县社区矫正中心(大队),在大队长曹一飞同志的引领下,实地考察了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室、心理矫正室以及宣告室等功能区域,系统了解自动矫正终端机的应用机制,明确社区矫正中心承担着全县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学习教育、公益劳动、技能培训和过渡性安置等具体工作。调研重点聚焦“情指行一体化运行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矫直APP”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与越界预警,结合人脸识别打卡强化动态监管;同时打通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局与矫正中心的数据壁垒,构建跨部门协同执法体系,有效提升执法效率,缩短审批流程对执法时效的影响。

调研同时发现,当前泾县社区矫正仍面临基层人手不足、矫正对象基数大等现实瓶颈。对此,需司法行政人员立足法治化轨道,以智能化成果为支撑,坚持依法、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泾县社区矫正中心领导合影留念  孙永康供图

一次深入的交流,搭建起协同共进的平台;一场务实的探讨,凝聚起法治建设的合力。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与泾县司法局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破解基层司法难题,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质效,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业务共促中,共同书写新时代司法行政事业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范永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永达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99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