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6日,广西民族大学“壮乡那隆歌非遗,同心共筑文脉长”实践团队赴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在那隆镇政府指导下,开展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广场宣讲、校园课堂等多元化形式,助力那隆镇非遗文化普及,为文脉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非遗在身边”宣传活动)

在那隆镇文化广场,团队以“非遗就在身边”为主题开展宣讲。成员们手持精心设计的宣传单——正面印着麒麟舞、腊鸭腌制步骤;背后则讲述非遗故事。通过宣传单展示那隆镇传统非遗,村民们纷纷提问:“原来腊鸭也是我们的非遗吗?”“小明山茶在哪里可以买到?”面对村民们的提问,团队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耐心解答,不仅增强了居民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在非遗文化的普及过程中,增强了那隆镇居民对于非遗传承的重视程度,助力非遗的可持续性传承。

在那隆镇中学,团队面向中小学生开设 “非遗小课堂”。课堂以 PPT 串联起生动内容:用动画演示麒麟舞的服饰制作,播放腊鸭的实地拍摄视频,展示小明山茶从采茶到品茶的全过程。在“非遗知识抢答”的课堂互动中,面对通俗易懂的非遗问题例如:“小明山茶的核心工艺是什么?”“麒麟舞属于那一级非遗?”台下小朋友热情满满,立刻举起一片小手争先回答。本次非遗课堂激发了小朋友对于非遗传承的兴趣,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军。

(图为团队成员对当地青少年进行宣讲)

(图为团队成员向中小学生授课非遗宣传内容)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那隆镇村民对本土非遗的了解度显著提升,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团队成员在筹备中深化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在与村民、学生的互动中锤炼了沟通与组织能力,完成了从“非遗学习者”到“文化传播者”的成长蜕变。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那隆镇非遗传承情况,用青年力量守护文脉绵长。

撰文:蒋倩蓉

图片:罗钊、兰文苑、林乐、覃立华、李成、姜卓灏、彭成俊、梁嘉慧、吕江涛、周芍兰、李丽、韦冰娴、韦良玉、刘佳怡

审校:何怡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倩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倩蓉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5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