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彩笔在卡片上划出第一抹色彩,透明的标本夹留住一片落叶,一场融合创意与自然的手工探险正式启程。7月9日上午9点,安徽师范大学“幼儿环保启蒙,青年生态宣讲”实践团队走进社区,为小朋友们开设了一节的生态环保的手工小课堂。实践团队成员杜忠燕、江求涛、李意祥化身“环保向导”,通过四项趣味手工任务,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环保意义,感受自然与生命的联结。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一起绘画
为了让环保理念真正融入孩子的世界,团队在活动前做了细致筹备。从设计“闯关赢奖励”的趣味机制,到挑选安全易操作的手工材料,再到反复打磨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言,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对幼儿认知规律的考量。团队成员杜忠燕说:“我们想让孩子们在完成考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亲近自然、理解环保,让‘珍惜’与‘守护’成为他们能触摸到的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杜忠燕带领小朋友进行绘画课
团队成员江求涛说:“我们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懂,让环保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活动正式开始之际,团队对闯关的具体规则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并以“内心所喜爱之物”作为引导,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在孩子们的热烈反响中,第一关正式揭幕。小杜老师指导孩子们绘制“心爱之物宝藏照片”,激励他们将喜爱的事物呈现在卡片上,从而使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领悟珍惜美好的深远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江求涛在教学植物标本画做法
第二关江求涛主持,负责引导孩子们制作植物标本。杜忠燕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作为引子,向孩子们阐释了植物的生命周期:“落叶的飘落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转化为滋养土壤的养分,这恰恰体现了植物生存的法则。”进行了现场演示,并指导孩子们如何将植物制作成标本,以此传达出对自然应持温柔态度的理念。
第三关团队其他成员的协助下,李意祥引导孩子们接触并使用“魔法药水”——鲜花保鲜剂。孩子们将植物置入瓶中,观察其在液体中的舒展情况,从而理解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教授孩子们制作简易垃圾桶,用于清理桌面垃圾,使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是爱护地球的实际举措。
▲图为小朋友们在相互交流
在活动尾声,成功收集到星星的孩子们领取了他们的奖励,并共同宣誓将更加爱护自然。从描绘内心的热爱到保存植物生命,从探索自然的奥秘到实践垃圾分类,蒲公英环保学校的教师们以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团队的目的并非向他们灌输抽象的理论,而是希望他们在触摸叶片、整理垃圾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珍惜’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当‘不浪费、爱自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我们的绿色未来便会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景象。
▲图为团队成员李意祥教学环保小垃圾桶做法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将环保理念从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实践。那些经过精心制作的标本、培养瓶与垃圾桶,不仅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更是环保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的象征。这恰是幼儿生态教育的珍贵成果,也是蒲公英环保学校通过实际行动对“教育即生长”这一理念所做的深刻诠释。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秦芮琪 黄健飞 江求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求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