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佛山大学数学学院“紫”气东来实践团响应“双百行动”号召,奔赴新兴县开展三下乡实践。以“产业调研 + 助农传播” 为路径,团队既聚焦香荔产业发展痛点,也深耕校地协同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探索,用青春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深度调研,摸清产业发展脉络

6月25日至7月5日,实践团深入新兴县各个产业节点,开启全方位调研之旅。在塔脚村荔枝种植基地,队员们脚踏泥土,跟随果农穿梭于荔枝林间,细致观察香荔生长周期与特性,记录下每一项关乎品质的细节。同时,广东百源生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里,队员们了解冷链运输全流程,逐项梳理物流流程中的痛点,形成香荔外销潜在问题清单,为产业优化布局提供调研参考。

实践团深入六祖塔脚村香荔种植基地调研图

实践团调研广东百源生鲜食品股份公司图

不止于此,实践团还将调研版图拓展至多元产业场景:走访天堂耕田翁水稻基地时,队员们实地了解到当地丝苗米采用有机肥种植、阳光晾晒的生态模式,参观了紫米、青钱柳等特色产品及加工环节,针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线上宣传需求展开交流,为后续助力推广积累了素材;深入禅域小镇“双百行动” 实践基地,探寻文旅融合赋能路径;调研叶季壮故居等红色文旅资源,思索红色文化与香荔产业的融合点;同时走进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本地农产品企业及产学研基地,全方位挖掘产业关联线索。通过系列调研,团队最终形成详实报告,为香荔产业长远规划筑牢数据根基,精准精准把握发展方向。

实践团前往耕田翁水稻基地深入交流图

直播破圈,拓宽香荔“云销路”

室内直播聚焦香荔品质特性与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推介,2场户外直播则将镜头对准塔脚村种植基地,让果农田间劳作的真实场景成为天然背景,直观展现香荔生长环境,进一步拉近消费者与产地的距离。

实践团队员室内直播结束时合影

塔脚村种植基地的合照

镜头前,队员们手捧新鲜采摘的香荔,生动展示果肉晶莹剔透、皮薄肉厚的诱人特点,实时解答网友关于种植环境、口感甜度、物流配送的疑问。借助大会流量东风,新兴香荔迅“走红”网络,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2000人,点赞量突破3万,直接带动80斤香荔下单。而预热短视频总播放量破万的热度,以及直播结束后持续涌入的订单,印证了直播推广的长尾效应。团队长卢楚淇感慨:“直播的持续影响力,让我们看到青春力量对农产品销售的切实助益,这是数字时代赋予乡村产业的新机遇。”

文化赋能,激活振兴深层潜力

新兴香荔背后,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相传六祖惠能亲手栽种的“佛荔”,历经岁月沉淀,见证着地域文化传承,更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身份,彰显品质硬实力。实践团在调研中梳理出“佛荔”传说、火山岩种植史等核心文化符号,结合香荔节“节会搭台”模式,提出将古荔文化、红色文旅与产业推广结合的建议——例如在产品包装中融入文化元素,让千年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为香荔产业注入差异化发展动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佛大学子以“产业调研 + 助农传播” 践行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也是校地协同响应“双百行动”、服务“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从田间调研到直播助农,从文化挖潜到跨产业联动,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对接需求,不仅为新兴香荔产业注入了青春动能,更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成果,让三下乡的青春足迹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鲜亮的一笔。

供稿:周青山 李婧媛 史铮 洪金璇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