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卢佳丽)盛夏羊城,江海潮涌。7月8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水韵扬帆,丝路‘职’梦”实践服务团带着探寻千年海丝基因的热忱,奔赴广州黄埔古港遗址。这座见证万舸云集、商贾辐辏的古老港口,以沧桑石基与不息江风,为青年学子铺开了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鲜活史诗。
图为黄埔古港遗址
黄埔古港,礁石平缓延伸入水,航道深而水流缓,与泉州石湖码头同为“天然良港”典范,为现代港口建设提供了历史范本。实践团成员实地踏勘码头青石板路,调研水文地质特征,切实体会黄埔涌缓流深水区赋予船舶停泊的天然优势。周边村落“因水而生、依港而兴”的格局,至今仍闪耀着古人向海图强的智慧。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遗址
实践团成员沿着麻石铺就的古街探寻历史痕迹,驻足于“古港遗风”牌坊前凝神沉思。结合一旁的详尽解说牌和历史史料,同学们了解到古港原为泥滩地段,先民以“凤浦”为名,后因外国商船误称“黄埔”而沿用至今。其独特的“海傍街”集市遗址、石基河口驳船码头及清代税馆遗迹,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以港为媒、通联四海”的海洋文明特征。
漫步古巷,成员们发现,尽管现代黄埔港已转移至珠江对岸,但古港的“活态传承”仍随处可见:宗祠门楣上的双语铭文、华侨楼的红砂岩拱券、自梳女姑婆屋的晚清建筑风格,“活态遗产”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开放胸襟与多元包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于遗址合照
从“广州通海夷道”到“一带一路”,从木帆船到智能码头,时代更迭,舟楫变换,航道延展,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勇毅前行的精神基因。此次黄埔古港之行,深刻激发了实践服务团成员们作为新时代水运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以千年古港为起点,在传承中开拓,在实践中圆梦,让珠江的潮声见证新一代水运人的扬帆启航!
图:闫睿琪 文:卢佳丽 杨杰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卢佳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佳丽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