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刘悦悦) 为积极响应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文化政策,同时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遗韵新承者实践团的第一站是位于无锡惠山古镇的中国泥人博物馆探秘独属于它的故事。
“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沉淀,依然熠熠生辉。背后的那一群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择一事而终一生,无不令遗韵新承者实践团折服和感动!
▲图为遗韵新承者实践团于惠山古镇合影|实践团成员 庄梦 摄
走进中国泥人博物馆,深感惠山泥人承载的不仅是泥土的温度,更是江南文化的灵魂。憨态可掬的大阿福、精妙的手捏戏文,以鲜红娇绿的色彩与流畅线条,诉说着四百余年非遗技艺的生机。从打泥到装銮的十五道工序,匠人指尖赋予黑泥生命,而年轻传承人的创新尝试,更让传统在现代焕发新光。此地既是泥塑艺术的殿堂,亦为文化传承的火种,令人惊叹“福”韵悠长,匠心永续。
▲图为中国泥人博物馆及惠山泥人“大阿福”|实践团负责人刘悦悦 摄
▲图为实践团部分成员泥人作品|实践团负责人 刘悦悦 摄
成员们首先了解了泥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原来,无锡惠山泥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泥、揉泥、捏制、彩绘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为了更深入地体验泥人的制作过程,成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尝试了捏制泥人。虽然作品略显稚嫩,但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不易。
▲图为无锡惠山泥人传承人吴国登大师制作泥人照片|实践团负责人刘悦悦 摄
同时团队负责人前往了惠山古镇"泥砂匠艺"工作室,在非遗传承人吴国登大师的指引下探寻惠山泥人的非遗韵味。走入工坊,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泥人雕塑,均出自工坊主吴国登大师之手。在观览访谈过程中,这位非遗传承人从踏入行业的契机、泥人制作的过程、非遗传承的困难等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深层次地展示了一幅惠山泥人文化的传承图景,使实践团对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泥塑作品合影|实践团成员 姚田冶 摄
泥人的魅力自然不止眼观,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揉一揉,捏一捏,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人,干燥以后涂上色彩,赋予它们今时今日的生命,把这项属于无锡的非遗完整的填入孩子们的记忆中,继续流传下去。
泥人之美,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它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遗韵新承者实践团在欣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此呼吁大家快来一起关注、传承、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让非遗在如今这个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悦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悦悦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