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 谢淑娴)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乡土发展的实践路径,7月4日,河南工业大学青禾耕梦社会实践团奔赴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班村,在班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通过走访村庄、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挖掘班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为助力乡村发展积累一手素材。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班村村委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史馆、党史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场地。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村干部讲述,详细了解了班村自2011年开启乡村振兴征程的探索:土地分批次流转,实现从村民分散耕种到企业规模经营的转变,释放大量劳动力;后续推进文化振兴,引入老艺术家传授书画、戏曲,填补村民精神空白;2011年起规范红白事办理,建立班村集中办事大院,重塑乡村礼俗生态。在村委会藏书馆,村干部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记载着班村历史与现状的《班村志》。透过书页,成员们探寻班村历史渊源、自然人文等发展脉络,感受乡土文化传承温度。成员们翻阅各类书籍,直观感受这座“精神粮仓”对村民知识补给、思想浸润的作用,深刻认识文化在乡村治理中“以文化人”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班村党史馆

随后,实践团成员跟随村干部前往养殖场。面对鱼塘,成员们仔细询问养殖模式、经济效益,聚焦产业发展细节。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到班村依托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尝试香菇种植、鸟类养殖,打造“共享菜园”,虽香菇种植因人工成本高、鲜货规模受限等问题经历调整,但干菇直播带货的新尝试,让团队看到乡村产业在试错中求变的韧性。成员们围绕产业规划、市场衔接等与村干部交流,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村干部坦言,集体经济“最难搞”,却始终锚定“整合资源让百姓富起来”的目标。班村在试错中积累经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敢闯敢试、韧性调整”的样本。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班村村干部进行采访交流

走访中,实践团震惊于班村的街道环境的整洁与民风的淳朴,成员们仔细询问治理细节,据村干部讲述,在卫生维护上,班村采用“家家户户扫庭院+1名保洁管街道”的模式,以最小成本守护乡土整洁;在养老探索方面,规划建设养老食堂,试图破解乡村老龄化难题;村务管理中,“党员代表共商政策+财务公开透明”的机制,筑牢公平公正基石,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值得关注的是,班村对仰韶文化资源的挖掘思考,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作为仰韶文化出土文物的发源地,班村谋划以酿酒文化为纽带,探索“文化+产业+旅游”融合路径,让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历史底蕴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图为班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此次班村之行,青禾耕梦社会实践团以实地走访、深度交流,触摸乡村振兴的实践脉络。从产业探索的曲折到文化治理的智慧,团队在调研中积累一手素材,既为班村发展凝聚青春思考,也为乡村振兴研究储备鲜活案例,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书写。期待这片土地未来能在文化赋能、产业升级中,走出更具示范意义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借鉴的“班村经验”。

图为实践团队与班村村干部在村委会合影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淑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淑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