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工业大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种子”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围绕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开展“村志编撰+直播助农”双线活动。7月6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相配合,从科普安全、数字赋能等多方面开展实践,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当天上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于冠军学校内,面向冠军村全体村民开设“安全知识小课堂”宣讲。宣讲前,两学院学生携手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指导活动,针对乡村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他们采用“一对一”、“手把手”指导的方式,耐心细致地演示手机基础操作、社交软件使用、线上缴费等操作流程,帮助老人掌握数字生活基础技能,有效促进乡村数字服务效能的发挥。
待人员到齐后,宣讲同学结合新近事故案例,详细介绍了涵盖未成年人骑行安全、夏季防溺水安全、常见电信诈骗防范技巧在内的诸多实用知识,同时提供了民警联系电话。生动的视频演示、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拉响了村民心中名为“安全”的警钟,有效助力村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为乡村安全建设筑牢根基。
(宣讲现场 通讯员 谢雅康)
与此同时,冠军学校的一间教室内,数学与统计学院“青禾计划”支教团也开始了一天的支教活动:“认识小动物”课程普及趣味生物知识、“森林童话故事会”打开奇幻想象之门,“谣言止于此”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孩子们“不信谣,不传谣”。
冠军村人口流失严重,村内年轻人大多长期在外务工,村内老人、孩子居多。为保障孩子暑期安全,同时做好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青禾计划”应运而生。宣讲活动开展期间,孩子们遇到各类问题也敢于向各团队成员们询问和倾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金种子”团队的相机中留下了许多孩子明媚的笑脸。
(“金种子”团队成员教孩子使用摄像机 通讯员 白芯蕊)
下午,新闻与传播学院“金种子”社会实践团队兵分两路,稳步推进实践任务进行。一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于酷暑中拍摄村民田野劳作的场景,希图用镜头记录乡村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让更多人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后续乡土文化宣传推广积累宝贵素材。
夏日炎炎,红日高悬,拍摄期间,室外气温高达32℃,成员们汗如雨下,衣襟早已被汗水浸透,田野中耕种的村民们却依旧从容不迫,一如既往地从事着日常的劳作,姿态如吃饭喝水那样平常。
(村民耕种 通讯员 王圣越)
另一边,村委会会议室内,余下的成员照例对熟悉村史的老人开展访谈。成员们通过录音、笔记收集整理口述资料,继续村志编纂工作,力图充分、细致挖掘村庄建置沿革、礼仪习俗、教育文化、政治村务等多方面的信息,系统梳理村庄发展现状与脉络,通过文字记录、影像留存,助力冠军村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此次多学院协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河南工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生动实践和有益尝试。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有效整合资源,在文化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多领域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金种子”团队将会跟随学校的步伐,在学校与学院的指导下,笃行不怠,踔厉奋发,与时代共前行。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雅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雅康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