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樊雨辰)2025年7月5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瑞火照于途社会实践队奔赴于都,开启第五日实践征程。
实践首站落于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们与小朋友围坐成圈,一场满溢童趣的互动悄然展开。当音乐学院队员教唱《虫儿飞》时,发现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攥着歌词纸,小声说“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学新歌”。队员们眼眶发热,便把合唱改成轮唱游戏,用和声盖住孩子们偶尔跑调的声音,阳光透过窗棂,把歌声和轻啜声一起揉碎在地板上。藏着对陪伴的渴望。队员们随即用黏土捏制小动物,笑声混着颜料气息,在晨光里织成温暖的网。
▲图为实践队员教社区小朋友们唱歌/黄艺摄
午后,调研小组顶着高温步行至银坑镇。队员们分成三组穿街走巷,将红色文旅调研问卷递到商贩、老人手中。在“红达便利店”前,队长蹲身帮目不识丁的阿婆读题,阿婆指着远处的红军桥说:“要是能把当年的故事编成戏,游客肯定爱看。”修鞋匠大叔则在问卷背面画下旅游路线图,“这口老井和红军医院得串起来,才叫‘活历史’嘛!”队员们蹲在树荫下速记,汗珠滴在纸页上晕开墨痕,却映出居民们眼里的光。
▲图为实践队员向当地居民讲解调查问卷内容
这场实践像一面棱镜,既折射出青年学子的担当——他们用问卷搭起民意桥梁,为红色文旅融合报告攒下鲜活素材;也让队员们读懂基层肌理:当音乐学院学生用山歌调子改编问卷问题时,忽然明白“接地气”才是最好的调研语言。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新城社区门口的合照/佟汶锜摄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瑞"火照"于"途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出课堂、走进基层,不仅提升了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调研水平,更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价值与挑战。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的一手资料,为后续撰写《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案例参考。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队员们将继续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银坑镇各村开展调研,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次实践既是一次能力的锻炼,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为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注入了青春视角和新鲜活力。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樊雨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婉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