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1日讯(通讯员 柏园园)安徽省宁国市“法治旅游地图”投放以来,不仅成为当地普法亮丽名片,更被写入2022年安徽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成为法治教育的典型案例。为深入调研基层法治建设成果,助力法治文化传播,2025年7月2日,安徽大学法学院“竹娃织锦 法缀山河”返家乡实践团赴宁国市开展暑期实践活动。通过与当地司法局合作,团队实地考察特色法治阵地,探索“法治+文旅”的创新发展模式。

图为团队在宁国市司法局门前合照

法治文化“游”中学

7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汪溪街道法治文化广场民法典大道,对这条特色普法路线进行了实地调研。该大道以“民法典大道”主题标牌为起点,由12块民法典知识宣传小品构成,并结合漫画长卷、扫码语音解说装置等多媒体手段,展现了《民法典》在“人生之初、成年之后、成家置业、养老继承”四个阶段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的新规和亮点,让群众了解民法典如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保障自身权益。

团队成员现场体验发现,这种将法治元素融入休闲场所的做法,能有效实现“寓教于游”的效果。该法治文化阵地的建成,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有助于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法治文化,增强法治意识,能有效推动法治文化传播,促进基层法治建设。

宁国市情“展”新颜

下午两点,团队来到宁国市司法局参加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团队深入了解宁国法治建设的整体格局。司法局人事教育科吕科长围绕“一个统筹,五大职能”工作体系,并结合“提问+记录片”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该局整体的行政工作情况,并特别分享了该市在行政工作方面的创新举措。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就基层法治团队建设、创新司法工作等方面的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了讨论。

通过观看宣传片和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团队了解到,当地还将法治建设与生态保护和非遗传承有机结合。宁国作为现代经济强市,不仅综合经济实力始终在全省领先,森林覆盖率还高达77.4%,生态环境极佳,是中国的“山核桃之乡”“元竹之乡”“前胡之乡”。并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宁国的柴烧龙窑独具魅力。如今,当地仍有有古龙窑遗址10余座,现存活态龙窑8座,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正常生产的柴烧龙窑群,被誉为“千年龙窑,世界唯一”。这充分展现了宁国市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在司法局会议室内观看宣传片和听取工作报告

宁国青苗“育”法风

当天下午四点,团队走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深入调研青少年普法工作开展情况。

基地内,法治元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数字化普法长廊通过光影技术呈现典型案例,互动体验的法律知识闯关游戏、VR模拟法庭等项目,让青少年在趣味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据工作人员介绍,基地聚焦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毒品等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信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此次实地探访,不仅展现了宁国市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更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图为成员参与宪法知识挑战赛

结语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实践能力,更探索出青年参与法治建设的多元路径。在此次调研中,团队了解到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果,也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未来,团队将带着此次实践的宝贵经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行动,积极传播法治理念,将所见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能,为法治建设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柏园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柏园园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1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