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为推动科技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科普,激发大学生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志愿活力,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发起 2025 年暑假 “大学生在行动” 活动。昆明城市学院社会公益学院积极响应,组建 “筑梦彩云南” 公益志愿服务队,16 名来自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等 7 个专业的学子,在2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开启为期6天的“绿色未来 争做‘碳’路者”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助力生态保护,践行青年担当。

共商发展,为乡村环保产业注入青春思考

牛栏江,作为嵩明县的“生命之水”,其流域生态状况关乎区域发展根基。“筑梦彩云南”志愿服务队首站走进小街镇五条沟村委会,与李余斌副书记展开深度座谈。座谈会上,双方聚焦五条沟村村情村貌、环保生态产业布局及未来规划,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为乡村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关注基层、参与发展的热忱。会后,李书记亲自带领队员参观巨菌草种植基地,详细阐释这一特色产业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生态产业助力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也为后续实践筑牢认知基础。

躬身实践,用行动守护河道生态美

座谈会结束,李书记与“筑梦彩云南”公益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们,一同奔赴小街镇五条沟匡朗河,开展巡河垃圾清扫行动。志愿者们化身“河道美容师”,携带垃圾袋,沿河岸细致清理垃圾与杂草,对卫生死角“零容忍”。在劳动中,大家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深意。此次行动,不仅让匡朗河河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更让队员们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大幅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

探秘科技,解码水与垃圾处理的绿色密码

科技净水:见证“生命之源”的净化之旅

嵩明县第二自来水厂,承担着保障区域供水的重任,是守护城市“生命之源”的关键阵地。队员们走进水厂,开启现代化净水设备参观之旅。沿着生产流水线,原水历经反应池、沉淀池、虹吸滤池、清水池等环节,逐步蜕变为达标自来水的过程,让大家直观感受科技赋能水质净化的力量。顾技术员详细讲解每道工序,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安全饮用水供应背后,科技与人力的双重支撑,理解水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重要性。

垃圾“重生”:解锁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奇迹

为深入探究垃圾处理与环境的关联,服务队探访昆明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这座让垃圾“变废为宝”的“绿色工厂”。在工作人员郎老师的引导下,队员们从微缩模型了解工厂布局,到中控室观摩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行,再深入实地考察垃圾贮坑、焚烧炉、发电机组等核心区域。

在这里,生活垃圾经科学焚烧处理与先进烟气净化系统配合,实现从污染源到清洁电能、热能的神奇转变。企业严守排放标准、运用前沿环保技术,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彻底刷新队员们对垃圾处理的认知,让大家看到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

从水源净化科技探秘,到垃圾循环再生见证;从河道实践流汗,到生态守护体悟加深,“筑梦彩云南”志愿服务队此行收获满盈。实地调研中,队员们既看到城市运转背后环保工作者的默默坚守,更深切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意义与紧迫形势。

未来,“筑梦彩云南”志愿服务队将带着实践积累的认知与担当,持续化身绿色理念传播者、实践者,在探索绿色发展、“碳”寻生态未来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朝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朝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