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让教育惠及全体人民,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红梦起航,筑梦童心”实践队于7月3日在银坑镇新城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上午的红色主题教育与艺术启蒙相结合,下午的创意手工与感统训练相得益彰,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收获知识、快乐与成长。

红色晨读与艺术启蒙:种下爱国的种子

上午八点三十分,孩子们目光炯炯,眼睛盯着黑板,跟着支教队员肖斌齐声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坚定,孩子们眼神明亮,坚定的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朗诵课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轻快的旋律。“当你的手拉着我的手,团结的力量彼此感受……”支教队员汪欣教孩子们演唱《左手右手》。这首歌旋律简单、歌词励志,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合唱。“左手代表方向,右手代表力量,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要记得团结起来!”支教队友一边教唱,一边用手势比划,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理解团结互助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汪欣教诵歌曲《左手右手》 王雨宣供图

最令人期待的是舞蹈课。以《左手右手》为伴奏,支教队员陈佳莹带领孩子们编排了一段简单的手语舞蹈。“左手抬起时,想象着抓住阳光;右手伸出时,像是在帮助身边的小伙伴。”孩子们跟着老师的示范,摆动着小手,脸上洋溢着专注的神情,认真而坚持。

图为儿童亲自书写歌词 涂明慧供图

上午的课程在集体表演中落下帷幕,孩子们用朗诵、歌声与舞蹈,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团结的理解。红色教育要从小抓起,实践队员们希望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让爱国情怀和美好品德于无形中融入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创意手工与感统训练:释放天性与潜能

午后的阳光稍显柔和,孩子们带着午休后的活力,走进了创意手工课堂。漆扇课上,支教队员程若丝带来了素白的纸扇和五颜六色的颜料,开始在水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构思

粘土课上更是热闹非凡。支教队员刘嘉慧,王雨宣教孩子们用彩色粘土制作解压球,揉、捏、搓、压,简单的动作里藏着大大的乐趣。“把不开心都揉进粘土里,捏成一个圆圆的球,压力就飞走啦!”孩子们一边跟着老师做,一边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在解压球上画画,有的做了带着笑脸的球,还有的把粘土捏成了小动物的形状。展现着孩子们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图为孩子们在解压球上绘画 涂明慧供图

感统训练课程则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活力。支教老师杨少鹏在教室里设置了游戏等环节,通过趣味运动锻炼孩子们的肢体协调能力。通过各类感统器材,如跳跃感统圈以及跳指压板来激发孩子们们身体蕴藏的无图为孩子们积极参与感统训练课程图为王雨宣供图

傍晚,实践队员们又摆开课桌,免费为孩子们辅导作业。遇到难题时,耐心讲解解题思路;作文卡壳时,引导打开思路,孩子们围坐身旁,眼神专注,小小的身影蕴藏着无限的潜能。  图为傍晚实践队员辅导孩子作业 吴羽涵供图

图为课程结束后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亲切合影 严轶娴供图

孩子们带着笑容,收获知识满载而归。一天的课程里,有红色教育的浸润,有艺术创作的快乐,有运动释放的活力,更有师生间温暖的互动。今日“三下乡”支教活动,用爱心与专业,为乡村孩子们的夏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课程不仅启蒙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这颗种子以爱国情怀为根,以团结互助为干,在未来的成长中,终将长成枝繁叶茂的精神红树,让孩子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坚定的信念与饱满的热情,结出属于新一代的思想硕果。(通讯员 徐锦宏)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肖斌 徐锦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斌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60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