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 (通讯员 刘伟琦 朱希羽 肖涵予 杨蕙绮)2025年7月3日下午,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深入泰宁明清园,在三大特色空间中解锁历史密码。从金丝楠木的雕刻史诗,到“福”文化里的文武哲思,再到徽派府邸的建筑智慧,队员们在古建肌理中触摸文明脉络。
聚贤堂:楠木雕刻里的家族精神谱系
首站聚贤堂如同一座立体的雕刻博物馆,金丝楠木在工匠手中化作阴阳雕、圆雕、浅浮雕、镂空雕的交响乐章。立柱上的神兽圆雕怒目镇宅,照壁上的山水浅浮雕朦胧如画,窗棂间的花鸟镂空雕似欲振翅——四种技法交织,让千年木韵成为文化载体。
后堂“道志和”暗藏家族治理密码:铁力木框架的祭祀区刻有诸葛亮《诫子书》,杉木面板上的矿物彩绘历经百年仍明艳如新。这里既是族人议事的厅堂,也是训诫晚辈的课堂,“忠信义勇”的匾额与梁柱间的家训铭文呼应,勾勒出“以礼治家、以文传家”的精神图谱。队员抚摸着楠木包浆,仿佛触碰到百年前家族凝聚的温度。
(图1:图为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队员在聚贤堂前聆听讲解员讲解 陈越供图)
百福文化区:文武护福与私塾文脉的双生叙事
穿过月洞门,实践队踏入以“福”为核心的文化场域,在武将遗存与私塾雅韵中读懂“守护”与“传承”的福运逻辑:
狮子阁·百狮镇福:将军书屋的文武哲学
这座以百狮雕刻闻名的建筑,曾是清代将军的书房。楠木梁枋上,百只狮子或蹲坐怒目、或嬉戏衔穗,暗合“百狮(福)镇宅”之意。书案上保留的兵书与砚台,见证武将“上马定乾坤,下马著文章”的双重身份——武将守土保平安是“武护福”,文房育德传文脉是“文续福”,二者共筑家族福运根基。
镖箱·江湖护福:古箱里的平安密码
实践队驻足于一只枣红色古镖箱前,箱身由坚硬木材拼接而成,表面经特殊工艺处理,兼具 防水防火特性。箱盖的 阴阳锁 设计尤为精妙——锁芯由阴阳两部分咬合而成,需特定工具与开合顺序才能解锁,展现古人对防盗技艺的巧思。“这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古人智慧的缩影。”队员们感叹,从选材到机关设计,镖箱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 “安全即福” 的朴素理念,将实用功能与文化寓意完美融合。
碧桂斋·私塾三绝:文脉里的启蒙福泽
作为大户私塾的碧桂斋,以“用料、雕工、龙门对”三绝诠释“教育是福”。楠木课桌纹理如流水,温润质感暗合“以材载道”; 窗棂雕“劝学图”,孩童捧书的细节栩栩如生;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的龙门对打破常规,暗藏“文思不拘一格”的期许。“三绝里藏着古人对学子的‘开学福愿’——学以成人,便是最大的福泽。”队员们感叹,私塾用建筑语言,把求知之道刻进了时光里。
(图2:图为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队员在碧桂斋聆听讲解员讲解 刘皓月供图)
司马府第:徽派建筑的声学智慧与伦理叙事
实践队的终章停在镇园之宝司马府第,这座清代徽派官宅以建筑密码诉说文化传承:
藻井·声音的福泽放大器
府邸天井上方,层层嵌套的藻井如倒扣斗笠,队员实测发现,站在藻井正下方讲话,声音会被自然聚拢放大。“这是古人的‘声学福泽’——家族训话、节庆宣讲时,先辈的教诲能清晰传至每个角落。”工匠以木结构实现扩音,让文化传承自带“扩音器”,恰如福泽绵延的隐喻。
走廊·伦理的视觉叙事
走廊梁枋上,福禄寿喜的飞禽走兽雕刻次第展开:蝙蝠衔钱寓意“福到”,鹿群相伴象征“禄随”。更精妙的是戏台布局——正对面为男子坐席,两侧二楼是女眷观戏区,以建筑分区诠释封建伦理。“每处雕刻、每个空间,都是古人对‘福’的具象化表达:秩序即福,传承即福。”队员们望着飞檐翘角下的光影,读懂了建筑里的伦理哲学。
(图3:图为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队员拍摄的司马府第 庄政昊供图)
从聚贤堂的家族精神,到百福区的文武护福,再到司马府第的建筑智慧,集美大学“同心筑梦”社会实践队的探访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古建里的文化密码。队员们表示,将把这些“活态传承”带回校园,让明清遗韵在新时代继续传递文明温度。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伟琦 朱希羽 肖涵予 杨蕙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伟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