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阳光洒满建安区,许昌学院“青年说中华”宣讲团带着滚烫的红色记忆,为这里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盛宴。走进千玺社区,用生动故事与趣味互动,为这个日子添上了一抹亮眼的红色,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搭建了一座生动的桥梁。
图为"青年说中华“宣讲团与同学们和社区工作者的合影。(供图:胡文静)
上午的千玺社区里,宣讲员马婧带来的“一根灯芯”故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时光的门。宣讲员马婧的讲述里,那根小小的灯芯仿佛有了温度,让在场的家长和孩子们听见了艰苦岁月里的坚守——原来伟大的精神,往往就藏在这样朴素的细节里。大人带着孩子认真听着,小朋友们托着腮帮,眼里闪着对历史的好奇。
图为宣讲员导入一根灯芯的故事。(供图:杨懿)
下午,“青年说中华”宣讲团与许昌学院化工院携手,继续播撒红色的种子。宣讲员杨懿和任怡晨分别带来了经典红色绘本《闪闪的红星》和《鸡毛信》。宣讲员杨懿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小朋友们被潘冬子的勇敢和机智所打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
图为儿童回答宣讲员提出的问题。(供图:李世科)
任怡晨讲述的《鸡毛信》则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孩子们被海娃的英勇事迹所震撼,也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故事里的小英雄,像身边的伙伴一样鲜活,红色的种子就这样悄悄落进了童心。
图为宣讲员给同学们讲述娃娃兵的故事。(供图:苏晟民)
宣讲结束后,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革命时期情报传递的重要性和艰难性。“青年说中华”宣讲团带领同学们玩起了“传递情报”的小游戏。孩子们化身“小交通员”,将情报一个一个传给下一个同学。欢笑中,他们懂了:原来故事里的“情报”,藏着这么多智慧和艰辛;原来今天的安稳日子,是无数人这样“传递”出来的。
图为同学们在做“情报传递”的游戏。(供图:何若涵)
从一根灯芯的微光,到绘本里的英雄少年,再到游戏中的亲身体验,这个七一,红色宣讲没有大道理,却让红色精神变得可触可感。就像社区阿姨说的:“这样的故事,孩子爱听,我们也受教育,红色的根,就得这么一代代往下扎。”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懿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