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之际,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师生组成的调研实践队,于 7 月 1 日至 2 日走进莆田市中药材科技小院及产业一线,以专业视角探索药草产业创新路径,为乡土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踏访生态农业园 解码药草种植 "绿色密码"

在莆田晖源生态农业园,实践队深入 300 余种中药材种植区,实地观察铁皮石斛、藤三七等药材的仿野生栽培模式。技术人员介绍,通过改良酸性土壤、搭建智能荫棚等适地化措施,园区构建起中药材与本地生态的协同生长体系。更引人注目的是园区布局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产生的清洁能源不仅满足灌溉等生产需求,更探索出 "光伏板下种药" 的立体利用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对话芦荟产业先锋 探寻返乡创业富民路

"把论文写在乡土上,让芦荟成为致富草。" 在涵江区江夏芦荟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向阳向队员们讲述从大学生到 "芦荟大王" 的创业故事。该公司通过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形成从鲜叶采收至医美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实践队与企业围绕种植技术改良、市场渠道拓展展开头脑风暴,现场提出的产学研合作建议已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

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振兴精神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当天,实践队走进闽中革命司令部旧址。泛黄的历史照片与复原场景,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因地制宜开展武装斗争的智慧。队员们感悟到,从当年根据地的 "生存智慧" 到如今药草产业的创新实践,"敢为人先、服务民生" 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成为激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精神灯塔。

科技小院里的产学研碰撞 共绘乡土发展蓝图

在莆田中药材科技小院,实践队与技术人员、种植户展开深度交流。作为药用植物根际生态研究的青年力量,队员们针对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田间难题,现场分享微生物菌剂应用等创新方案。小院负责人介绍,这种 "高校智力下沉 + 乡土实践反馈" 的模式,正推动多项科研成果在莆田药草种植区落地转化。

"从药草田间到科技小院,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可能。" 实践队指导老师林生副教授表示,此次调研不仅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更积累了可复制的 "生态种植 + 科技赋能 + 红色引领" 乡村发展范式。据悉,实践队后续将整理形成《莆田药草产业振兴建议书》,为地方特色产业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安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安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