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陆文静、王思甜、杨嘉怡)为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发展,2025年6月23日至27日,一支来自池州学院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东至县南溪村匈奴文化农文旅实践团紧扣“寻踪千年匈奴遗韵,共绘农文旅兴村画卷”主题,深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视角探寻匈奴文化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密码。

精准对接,明晰方向。实践开始,团队首先拜访了东至县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座谈交流,成员们系统了解了县域文旅发展规划及南溪村匈奴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明确了实践调研的重点方向和政策背景,为后续深入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溯源探秘,叩问历史。带着对匈奴文化源流的思考,实践团走进被誉为“华东史前文明宝库”的华龙洞遗址。在专业讲解下,成员们仔细观摩出土文物,了解古人类活动轨迹,试图从更深远的历史维度探寻可能与匈奴先民相关的文化线索,丰富了对区域历史文化脉络的认识。

文化交融,感悟智慧。行程第三日,团队聚焦文化融合点,探访了历史文化名山——大历山及山麓的陶公祠。此处是隐逸文化与田园诗意的象征。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读,对比研究匈奴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隐逸思想的异同,深入思考多元文化在东至这片土地上的碰撞、交融及其对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古镇寻迹,文旅赋能。 实践团随后来到长江南岸的千年东流古镇。漫步于老街古巷,成员们考察古镇保护开发现状,调研其文旅业态。重点思考如何借鉴古镇文旅开发的经验与模式,为南溪村依托匈奴文化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差异化文旅IP提供思路,探索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有效转化路径。

核心聚焦,解码遗存。实践的核心与高潮在于深入南溪古寨,重点考察了承载匈奴后裔(金氏)历史记忆的金氏祠堂及古寨整体风貌。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记录、与村民深入交流等方式,细致收集关于古寨建筑特色、金氏族谱传说等第一手资料,深度解码其蕴含的匈奴文化基因,并围绕古寨保护修缮、文化展示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为古寨的活化利用建言献策。

此次实践,池州学院学子系统调研了东至县匈奴文化遗产,特别是南溪古寨的独特价值。团队提出的文化保护与活化建议,为当地探索以匈奴文化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的青年思路,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

池州学院赴东至县南溪村"匈奴文化农文旅"实践团出品

本期图片:夏世怡 杨嘉怡

本期编辑:陆文静 王思甜

本期审核:陆文静

指导老师:刘飞 翟荣兵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菁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36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