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6日下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墨韵乡途”社会实践队前往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追寻垦荒足迹,感悟奋斗精神,为乡村服务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墨韵乡途“社会实践队抵达共青文化体验园合影留念

在文化体验园内,一组展现青年垦荒者形象的铜雕首先吸引了实践队员的目光。讲解员介绍,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德安荒滩(后发展为共青城)。面对艰苦条件,他们肩扛锄镐,向荒野发起挑战。这些雕塑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无声诉说着那段用青春汗水浇灌荒原的峥嵘岁月。

▲图为实践队员在1957广场聆听讲解员讲述板鸭制作雕塑背后垦荒故事

实践队员随后参观了古朴的共青垦殖场原办公楼。“艰苦奋斗”四个大字铭刻在门楣之上。斑驳墙面上的标语和《志愿垦殖队队歌》歌词记录着自力更生的决心。室内陈设的老旧桌椅、规划地图与文件,再现了垦荒队员白天劳作、夜晚挑灯学习农技、规划生产的场景。讲解员表示,前辈们不仅用双手开荒,更以知识远见播种未来。

▲图为实践队员在共青垦殖场原办公楼内聆听讲解员介绍室内陈设

在1957广场,一组板鸭制作雕塑展示了垦荒岁月的生活智慧。队员们通过观摩和体验,了解到这一风味副业是垦荒者在荒芜中开辟生机的缩影。小卖部内陈列的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以及豁口的锄头、锈迹的镰刀、厚重的犁耙等老式农具,让队员直观感受到当年垦荒的艰辛与不易。

▲图为实践队员在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参观墙上画作,讲解员进行讲解

队伍最后抵达饮水思源墙。一口老井旁悬挂着98只写有拓荒者姓名的水桶。讲解员深情讲述,每个名字都代表一位告别繁华上海、将青春奉献给共青土地的上海青年。他们用坚韧的脊梁在极端困苦中撑起了新城的希望。讲解员总结道,新时代的垦荒精神,正是召唤青年响应时代号召,将个人奋斗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饮水思源墙前听讲解员讲述拓荒者事迹,观看写有拓荒者姓名的水桶

此次文化体验园之行,为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墨韵乡途”实践队成员带来深刻的思想触动。垦荒前辈为国分忧的忠诚、艰苦奋斗的意志、开拓创新的勇气、无私奉献的情怀,深深印刻在队员心中。实践队将从中汲取力量,在后续的乡村服务中,于基层磨砺意志,在调研中探索发展新路,以实际行动传承宝贵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玉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玉婷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7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