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为提升青年学子的思想觉悟与实践能力,将三下乡“下”得深、“下”的实,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文法学院“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恒丰红旗涂村开展“补苗下田”实践活动。
从“纸上谈农”到“脚下耕田”,实践队在泥水中触摸千年农耕文明的温度。补苗作为水稻种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以保证水稻田的均匀性和产量。在田间地头,实践队队员挽起裤腿,纷纷赤脚下田,认真学习农民师傅的种植经验,他提到“要三指提起,两指插下按实”并示范移植秧苗的间距。
图为志愿者向农民师傅学习补苗经验
图为农民师傅示范补苗移植
每一株秧苗都承载着村民的期盼,补苗必须精准、高效。志愿者将理论技巧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观察秧苗稀疏程度,分组行动,将幼苗移栽或补种进田间空缺部分,通过一株株的分拣移位,来防止缺苗断垄。虽然每次脚步都带着厚重的泥浆,在泥沼中时陷时拔,但也无法停止他们前进的步伐和手中的动作。
图为实践小组补种秧苗
图为“循光而行,青衿致远”社会实践队劳作集体合影
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双手诠释责任,用脚步丈量田地。志愿者提到“俯身插下的不仅是秧苗,更是对土地的敬畏与振兴乡村的使命感。”当双脚踏入田间,他们深刻读懂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谛,当几十双手同时插入泥间,指缝间溢出的不是汗水,是滚烫的青春誓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农事劳动,更是一堂深刻的劳动教育课和实践育人课,致敬每一位田间的“护苗人”。
图片:曾辉
文字:朱琴韵、俞雨帆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琴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琴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