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员与吴渊老师的合照
6月28日,湘潭理工学院“湘江畔的烛火”三下乡团队来到了湘潭雨湖区响塘镇升平轩纸影博物馆,跟随纸影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渊老师展开了纸影非遗文化学习。
图为传承人吴渊老师为成员们介绍纸影
实践围绕“古老非遗,快乐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传承人吴渊老师生动形象地为实践团介绍了湘潭纸影戏的起源、材质造型、雕刻、制作过程和不同流派纸影实物对比。除了理论讲解和演示,吴渊老师还鼓励团队成员亲自上手体验。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纸影道具,在吴渊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操控它们。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他们的认真和投入却丝毫不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纸影戏制作和表演的不易,也更加敬佩吴渊老师多年来的坚守和付出。全国德艺双馨皮影艺术家吴升平老先生还亲自展示了改良的“吹胡子瞪眼”,使影人脸谱活动起来;吴渊老师还分享了与高校合作开发的纸影动画、手机应用程序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同时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图为团队成员动手体验纸影
初识纸影的魅力后,吴渊老师带领着“湘江畔的烛火队”成员动手体验纸影文化,将零部件拼接成一个个生动灵活的人物。从裁剪到组装,成员们在光影中更加深刻的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神奇,也体会到纸影文化正焕发新活力——创新成为非遗“破圈”的关键。内容上,创作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将传统纸影与动画结合,创作黑神话悟空、哪吒、王者荣耀等年轻人感兴趣的作品,让更多人以喜乐见闻的方式接触非遗技艺;材料上,为了提高耐用性与方便性,将塑料代替了纸类,这使得纸影文化更好的保存,也降低了制作的难度。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吴渊老师
作为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渊老师自幼跟随吴升平爷爷学习纸影文化。雕刻、制作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谈及爷爷写信要他回来时,吴老师的表情一改之前的平静,鼻头发红,眼睛也微微湿润。因为吴渊老师从小受爷爷影响,所生活的环境都是看爷爷在舞台上敲锣打鼓,表演纸影戏。当他在纸影和工作之间纠结时,爷爷直接表态他来兜底,这让他有了信心和力量。所以他最终决定辞职返乡。
图为纸影戏舞台
纸影戏舞台古老而独特,吴渊老师向现在的年轻人介绍纸影,“16:9这样黄金比例的屏幕是我们老祖先智慧的体现,光与影魅力在幕布后一一上演,这有可能是16:9比例屏幕的源头。”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通过升平轩纸影博物馆的非遗实践课程,认识到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年轻人的优势在于懂潮流、会互动,让纸影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朋友圈里的分享”。吴渊老师那份源于家族血脉的坚守与深情——从爷爷手中接过的不只是刻刀与皮影,更是沉甸甸的文化薪火,令人动容。在互动中传承,这束光,由前辈点燃,正由年轻的手传递,并将持续照亮更广阔的天地。光与影的魔法永远不会落幕,传承的舞台,一定会有更多的追光者。(通讯员 蔡佳 谭玉程 王子怡)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