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门课程成绩均超90分、综测年级班级双第一、拿下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志愿时长达148.5小时、……拥有“学霸光环”和“爱心姐姐”称号的是四川天一学院工程学院2023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吕玥瑶,在奔赴青春的日子里,她始终告诉自己:向下扎根的是树苗,向上生长的是希望。

是种子,也要破土成花

2023年9月,从吕玥瑶踏进天一校门的那一刻起,她便告诫自己“一定要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为着这一目标,她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活动,她的校园生活总与“忙”字挂钩,但她却乐此不疲。

“每一次突破,都让成就感倍增!”吕玥瑶始终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在持续自我激励、反思与优化中,她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有的“学习秘籍”——“高效课堂参与、科学规划时间、兼顾学业与课外活动”。她深有体会地说:“课堂上全神贯注地跟随老师思路,主动参与互动,往往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核心知识,这种学习效率远胜于课后自学。”

吕玥瑶也曾在学习上碰壁。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在初学制图软件时一度陷入了困境。“理论掌握不牢,快捷键记不住、缺乏绘图思维。”面对这些问题,吕玥瑶积极尝试找到解决办法。

那段日子,她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软件学习中,紧抓课堂时间,反复梳理知识体系,厘清逻辑关系;她整理出了快捷键功能便捷式“方块纸”,紧抓每一个空闲时刻,想方设法加强记忆;她谦虚好学,积极请教班上优秀的同学,通过大量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正是这样的坚持,吕玥瑶逐渐找到了打开制图软件的“钥匙”。

“困难只是暂时的,沉住气,找方法,一切皆有可能。”在吕玥瑶的努力下,所修26门课程中有14门课程均达到90分以上,其中单科最高满分,最终以综合测试排名年级、班级均为第一的优异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是砂砾,也要聚成高山

在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吕玥瑶也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2024年12月,在指导老师张翻老师的鼓励下,吕玥瑶和与室友组队备赛“中银杯”四川省专业技能大赛。

“你们组确定只有两个人?”当站上赛场,面对裁判组连续三次发问时,吕玥瑶才知道其他高校都是4名学生组队。“很诧异,担心团队人数问题影响比赛。”吕玥瑶坦言,当时心里还是出现了波动,但只是一瞬间,她就坚定地回答:“是的,我们只有两个人!”

从组队到备赛,再到参赛,短短两个星期,吕玥瑶和队友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争分夺秒构思、练习、复盘,经常熬至深夜,“我们付出得不比任何人少,何惧团队人数问题呢!”吕玥瑶回忆,比赛中,两人摒弃了所有杂念,在始终保持平时训练的状态下,以极高的默契度和平稳的心态完成了此次比赛并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有遗憾,但完成了我们既定的目标。”吕玥瑶说,不管经历什么事情都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念,吕玥瑶多次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2023年国青杯艺术设计二等奖、2024年国青杯艺术设计二等奖和三等奖、2024年“中银杯”手工艺术设计三等奖、2023—2024年国家奖学金、2023—2024年“三好学生”。

如今,吕玥瑶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另一个专业赛事,“在比赛中能拓展思路,锻炼创新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再此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她享受比赛,更享受比赛带来的成就感。

是微光,也要播种太阳

在学习参赛之余,吕玥瑶如同“小太阳”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带给周围人温暖。

暑假期间,吕玥瑶深入学校所在地的檀兴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协助社区进行农户排查,到对关心关爱社区老人,从倾听老人讲述过往厚重的故事,再到指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与绘画......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吕玥瑶的心中都闪耀着非凡的光芒,是高温天气下,队员们没有放弃也没有任何抱怨,始终相互鼓励的坚持和责任;是组织绘画时,小朋友父母对活动内容和团队的支持和赞赏;是与小朋友的相处中,被一张张笑脸所打动,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的天真与快乐;是遭遇困难时,社区工作人员及时给予的帮助和照顾。

据不完全统计,吕玥瑶的志愿时长达148.5小时,曾先后荣获2023—2024年学校优秀青年志愿者、2025届毕业生双选会优秀志愿者和志愿四川一星志愿者。当被问及志愿服务的意义时,吕玥瑶说,是汗水与欢笑交织,疲惫与感动并存,是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幸运。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13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