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大学光源与照明系,有这样两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吴泽婷、张洁瑜(党员)。她们不仅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各类竞赛中屡获殊荣,用奋斗和智慧点亮了青春的底色。她们的故事,正如她们所研究的“光”一般,既照亮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为更多追光者指引方向。
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吴泽婷和张洁瑜都曾面临挑战,但她们用行动诠释了“迎难而上”的精神。
吴泽婷回忆起第一次撰写专利时的情景:“当时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主动请教师兄师姐,并结合网络资源自学专利撰写规范。这个过程让我明白,面对未知领域,‘主动出击’比‘等待答案’更有效。”她的“从零突破”不仅让她掌握了专利撰写的技巧,更培养了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洁瑜则分享了她在跨学科项目中的“破局之道”:“挑战杯项目涉及化学知识盲区,我们直接联系环化学院导师,在实验室边学边做。这种‘问题导向型学习’让我突破了专业边界,也让项目更具现实价值。”她的经历表明,跨学科合作不仅能弥补知识短板,还能激发创新灵感。
关于专利灵感的来源,吴泽婷提到:“参加科技竞赛时,团队发现健康照明领域的文献稀缺,于是萌生了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想法。这份初心最终凝结成了团队的发明专利。
张洁瑜的专利灵感则源于跨专业的碰撞。她团队的成员来自光源、设计、建筑等多个专业,他们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项目中融合了多学科视角:“工业设计优化了产品外观,建筑设计模拟了应用场景,而光源技术则提供了核心支撑。”这种跨学科合作让她的项目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
吴泽婷认为:“首先要真正热爱专业,其次要通过科研训练了解行业前沿,从而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张洁瑜的近紫外光催化项目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则让她在培养抗压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她通过科普实验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从实验室到竞赛场,从理论探索到社会服务,吴泽婷和张洁瑜用奋斗诠释了光源系学子的初心与使命。她们的故事,正如她们所研究的“光”一般,既照亮了自己的成长之路,也为更多追光者指引方向。她们用行动证明: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梦想因追光而闪耀!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李佳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