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前往泉州市金井镇围头村、福全村和蟳埔村实地调研。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深入领悟金井镇围头村、福全村及蟳埔村的独特魅力,探寻其在海洋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的实践经验。

金井围头村:海洋文化与闽台融合下的文旅发展

2月12日上午,“影焕闽台”实践队队员前往具有“海峡第一村”美誉的金井围头村。这个村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逐步成为闽台文化旅游的新亮点。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围头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索,成为展示晋江乃至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窗口。

图为围头村的“海峡第一村”标识 丁仕杰供图

近年来,围头村依托其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历史遗迹,不断挖掘和整合资源,打造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围头村主动对接优质资源,举办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闽台乡村旅游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等地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闽台文旅融合发展。当地村民激动地表示:“围头村的故事,是福建海洋文化的缩影,也是闽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丁仕杰供图

金井福全村:历史文化与文旅发展的完美融合

接着,实践队队员前往金井福全村深入探访其在文旅发展的成功经验。实践队队员参观了福全村的多个景点,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福全古城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这座古城正以海洋文化为羽翼,奋力开启文旅发展的崭新征程,让福全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了解,福全村的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在当地浓厚的信仰文化中,妈祖信仰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福全村在推进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挖掘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资源,将其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开发了以古城、妈祖庙为核心的文化观光线路,让游客在领略福全村历史风貌的同时,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

妈祖庙内,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妈祖庙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连接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妈祖庙更是成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福全妈祖庙前合影 丁仕杰供图

蟳埔村:挖掘海洋民俗新资源,共启文旅发展新篇章

同日下午,实践队队员走进蟳埔村,探访其独特的海洋文化与民俗风情。走进蟳埔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颇具特色的蚵壳厝。这些建筑以蚵壳、砖石组合砌成,外墙形似鱼鳞。据了解,蚵壳原是古代商船从海外返程时的压舱物,后被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于建房。充满异域风情的蚵壳厝不仅是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珍贵文化印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近距离欣赏蚵壳厝建筑 刘阳熠供图

而最让蟳埔村声名远扬的,当属蟳埔女的簪花习俗。蟳埔女将头发盘成海螺状,插上象牙簪,再用含笑、白玉兰、柚子花等花苞串成花环围在头上,形成独具风情的“簪花围”。这一传统头饰既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也是中国古代妇女装饰的遗风,更是泉州海洋文化的生动缩影,这一独特民俗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体验簪花围游客交流 刘阳熠供图

游客表示:“泉州蟳埔村自从去年开始就火遍全国,全国各个景区总少不了簪花的影子,这次我专程来到泉州,探寻簪花围的真正发源地。蟳埔村真正的魅力是簪花的文化魅力,以及蟳埔村村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蟳埔村吸引我的地方。希望每一个到访蟳埔村的人,都能更多去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到了泉州,可以留点时间走一走蟳埔村。”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蟳埔村海边合影 刘阳熠供图

围头村、福全村、蟳埔村以自身为蓝本,书写出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生态文旅发展的动人篇章。通过此次实践,集美大学“影焕闽台”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了海洋文化与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他们表示,将把在这些村子里观察到的实践经验和精神内涵带回学校,通过分享与交流、相关剧本创作,激发更多人对海洋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推动海洋文化与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丁仕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仕杰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88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三下乡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