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 “粮改饲” 政策引导下,青贮玉米、燕麦与紫花苜蓿等成为主要青贮原材料,青贮饲料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进行青贮技术推广,2025年1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农学院“青贮助农”寒假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火盆村发展的关切,奔赴简阳市禾丰镇火盆村,深入当地了解情况与村党委书记进行面对面交流访谈,并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此前,实践团查询资料并与火盆村党委书记郭永旭电话联系了解到,火盆村集体准备发展牛羊养殖场,并且打算在当地使用青贮技术,作为喂养饲料,且火盆村本地以村集体集约化形式,采用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与秸秆还田形式,生产大豆玉米,已有大豆玉米带状种植经验,与实践团的实践目的相当吻合,实践团结合这些做出设想:“导师从事的正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科研与推广,我们想,在‘豆-玉’的基础上,将种‘玉’从种植粮用品种转变为饲用品种,即可满足青贮的品质与产量需要;而若进一步扩展建成‘豆-玉-畜’循环体系,即将牲畜粪便堆肥还田,则可进一步迈向无公害标准。”
图为实践团与郭永旭交流。冉梦媛 供图
走进火盆村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绿油油的蔬菜。村党委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来自60公里外川农大的实践团,实践团对村党委书记详细地介绍了青贮各种方法,对青贮技术做了细致的讲解。在与实践团仔细探讨后,他认为裹包青贮更适于火盆村,现在土地管理严格,窖藏如果没做成功也比较麻烦,如果可能的话,未来准备只建一到两个小的窖池,学习别人成功的窖池!在担任火盆村党委书记这一职务前,郭永旭曾有一段外出务工学习的经历,这段经历令他深知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他也在这些方面了解了许多。“从对青贮方法选用上,郭书记考虑地真的十分全面,真的被郭书记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次实践学习到了许多。”团队成员黄玫说道。
图为实践团与村民交流。郑丹妮 供图
在与郭永旭交流访谈中,实践团还了解到当地养牛情况,在谈到牛肉时,郭永旭面露自豪的说道:“我们村的牛肉好,十里八乡都知道,外面的公司也都愿意来我们村收购。”优质的饲料对于优质的牛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青贮饲料的要求也更高。想打响当地牛肉品牌,做好青贮饲料显得尤为重要。郭永旭同意签订实践团提供的基地协议,实践团将以高校为背景,持续与火盆村合作,发挥专业优势,为当地发展提供理论知识与专业建议。
随后,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团游走村子,深入了解火盆村情况,据悉,火盆村积极探索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发展模式,此前已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问起村民们村里生活如何,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到,还过得可以!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还是期望机械化,种菜还是靠天,不太稳定。在谈及青贮时,村民们对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在解释了具体做法,村民们又略知一二,确实,实践团在这个点遇到了许多困难,大部分人还不太了解青贮,但这也正是实践团此行的目的,对青贮技术进行推广,了解火盆村畜业创收中遇到的问题,让当地了解、接受并采纳青贮技术。
图为实践团与郭永旭合影。叶宇童 供图
本次实践活动以面对面交流访谈、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展开,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运用调研成果、总结经验、针对学习,以期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将持续关注火盆村的青贮饲料制作情况,决心以实际行动,为火盆村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文中黄玫系化名)(通讯员 刘慧蓉 叶宇童)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慧蓉 叶宇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慧蓉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