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6日讯(通讯员 王群 石佳丽 何琪 季祥轩 邢廷轩 徐子涵 解一博 吕玟莹 陈鹤中)为了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科文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分团委组织“‘邯’传星火,‘郸’忆峥嵘”文化宣传实践团赴河北邯郸开展专项调研。此次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交流研讨及校园宣讲等多种形式,旨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火种,让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01初访圣地: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岁月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馆内雕塑、油画和图表生动再现了革命先驱们怀抱理想、血战沙场的峥嵘岁月。置身于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之中,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了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这里安息着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尤其是抗日战争中的杰出军事指挥官左权将军。通过参观与默哀仪式,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和平年代背后无数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详细了解了每一位烈士的事迹及其对国家解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次瞻仰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也为他们接下来的实践行程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动力。
图为实践团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前合影 季祥轩供图
02探寻旧址:重温一二九师的艰苦征程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在这里,他们仔细观摩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照片,在历史的细节里领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走进陈列馆,沿着一二九师的发展脉络,历史图片与实物生动再现了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还对宣教科讲解员进行了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纪念馆为提升游客体验和加强公众教育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陈列馆通过精心策划的视频宣传活动、独具匠心的红色日历发行以及生动展示“历史上的今天”等特色项目,全方位、多维度地推广红色文化。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展览的形式,提升了互动性和参与感,更使得历史的记忆以一种鲜活而立体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旗帜,通过对一二九师发展历程的学习,成员们进一步理解了红色政权建立的艰辛与不易,并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起传承这段历史的责任。
03倾听故事:感悟守墓人的无私奉献
次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涉县石门村,参观了左权将军墓及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在这里,守墓人杨爱公的儿媳李秀英深情讲述了左权将军及其他革命英烈的英勇事迹,使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牺牲和奉献精神。
图为李秀英在左权将军墓前讲解左权将军的英雄事迹 季祥轩供图
自1942年起,杨爱公便怀着对英雄、对先烈的赤子之心,开始了他长达70年的守护之旅。即使在左权将军等烈士的遗骨迁至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后,杨爱公及其家人依然细心照料这片承载着无数英魂记忆的土地。在他的坚持下,墓园依旧肃穆庄重,成为了各界人士追忆抗日英烈、学习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场所。杨爱公也因此荣获了包括“感动河北”年度人物、“中国好人榜”、河北省道德模范以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多项荣誉。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无私奉献的认可,也是对其家庭几代人共同传承革命精神的高度肯定。特别是他的儿媳李秀英,在杨爱公的儿子不幸去世后,毅然接过守墓的重任,继续书写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实践团在对李秀英的采访过程中,墙上展示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证书尤为醒目,象征着杨爱公及其家人在守护革命英烈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成为了英烈不朽事迹的宣讲员、爱国主义精神的播种者。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责任,深深打动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激发了他们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李秀英 季祥轩供图
04走进校园: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
带着深刻的感悟与丰富的知识,实践团走进磁县某中学开展了一场以“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首先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讲述,重现了左权将军及其他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些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更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紧接着,“墨影英迹”环节中,学生们被邀请用画笔描绘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英雄的理解得到了深化,也培养了艺术表达能力。而在“英勋简笔映像”环节,学生们则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再现英雄的事迹,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此外,实践团还特别准备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拼图和华容道等,作为互动环节的小奖品。这些文创产品设计灵感均来源于革命历史,例如冰箱贴上印有左权将军的形象或名言,拼图则展现了重要战役的场景。通过这种方式,文创产品不仅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奖励,更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接触到红色文化元素,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直观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故事,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践团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形式,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红色基因的种子,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肩负起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责任。正如杨爱公老人所期盼的那样,新一代应当铭记历史,勇担使命,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图为同学们手举“英雄的事迹”简笔画合影 石佳丽供图
05结尾
此次“‘邯’传星火,‘郸’忆峥嵘”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通过实地走访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圣地,实践团成员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与英勇奋斗。在守墓人杨爱公及其家人的感人事迹中,实践团见证了普通民众对于历史记忆的坚守与传承。而走进校园开展的红色文化宣讲,则是将这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播种到了年轻一代的心田。这次活动提醒着每一个人:铭记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责任的承诺。让青年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革命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李秀英家前与其合影 季祥轩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石佳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佳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https://cdn.jyrmt.com/dxsyb/public/fronts/pc2022/m/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