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沂蒙精神作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悄然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2月6日,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沂蒙情·基层行”实践团走进临沂市兰陵县小池头村,试图揭开沂蒙精神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奥秘,探寻吸引青年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良方。

一、走进产业园,触摸振兴脉搏

在阳光的轻抚下,小池头村产业园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上,运输车辆穿梭不停,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产业发展图景。这里,是小池头村产业振兴的核心阵地,也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结出的丰硕果实。

实践团踏入山东运丰食品有限公司,立刻被眼前规模化、科技化的种植场景所震撼。在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小池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牵头创办兰陵县润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合作社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根据季节变化,春季种下西兰花、毛豆,秋季则种上白菜、生菜等,实现一年多种多收,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不仅如此,蔬菜产业的繁荣还吸引了运丰蔬菜深加工项目入驻,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的订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为农产品找到了稳定的销路,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吸引了大量青年回乡建设家乡。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蜕变为“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从贫瘠走向富裕,小池头村产业园的华丽转身,正是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收获富足。

山东运丰食品有限公司产品流水线

此外,实践团还访问了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朱铭向成员介绍了小池头村基地的集种苗繁育、新型棚体建造、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农业技术培训、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生产中严格执行工厂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育苗管理准则,蔬菜种苗采用订单式生产,供给兰陵县本地及周边菜农,并远销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是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种苗繁育工厂。该合作社带动了小池头村及周边乡村的发展,为周边乡镇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二、人物访谈,聆听振兴心声

走进村民家中,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位大爷感慨万千:“以前咱村穷得叮当响,年轻人都往外跑,地也种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可不一样啦,村里搞起产业,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天能挣百八十块,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不少小朋友也笑着补充:“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路宽了,路灯亮了,晚上出门也不害怕。”村民们质朴的话语,满含着对乡村振兴成果的认可,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沂蒙精神中党群一心、团结奋斗带来的巨大变化。

带着对乡村发展的思考,实践团来到村办公室,杨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他谈到,小池头村的振兴离不开沂蒙精神的强大支撑。为了发展产业,村党支部成员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考察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挖掘本土人才,让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成为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出青年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梦想。

杨主任向实践团介绍小池头村发展历程

三、沂蒙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沂蒙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沂蒙人民的拼搏精神推动小池头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社会治理方面,党群一心、互帮互助的精神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而乡村振兴的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沂蒙精神,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理念,成为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崭新内涵。

为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小池头村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如提供资金补贴、开展技术培训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让乡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让青年在乡村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四、结语:传承精神,共筑乡村未来

此次小池头村之行,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沂蒙精神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联系。他们表示,要将这份感悟传递出去,吸引更多青年关注乡村、投身乡村建设。相信在沂蒙精神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回到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不久的将来,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胡慎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慎铎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08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