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的东南一隅,安徽黄山,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绝美自然风光的城市,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作为“知行合一”思想的重要传承地,黄山不仅拥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璀璨的人文宝藏,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下,黄山正续写着新的传奇篇章。
黄山,古称黟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而得名,其峰林景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誉。踏入黄山风景区,仿佛步入了一座天然的艺术殿堂。莲花峰高耸入云,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其陡峭的山壁和壮丽的景色,让攀登者在征服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力量;天都峰险峻奇绝,鲫鱼背路段更是让人惊心动魄,却也吸引着无数勇于挑战的游客前来感受心跳加速的刺激
。沿途,形态各异的奇松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上,它们或舒展身姿,或盘曲虬劲,如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其中,闻名遐迩的迎客松,更是成为了黄山乃至中国文化的象征,以其坚韧不拔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热情与包容。
除了自然风光,黄山作为知行故里,人文气息同样浓郁。这里是朱熹的故乡,理学思想在这里生根发芽,影响深远。古徽州地区,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西递、宏村等古村落宛如世外桃源,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走进这些古村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朴宁静的年代。承志堂内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当年徽商的辉煌与匠心独运;敬爱堂里,高悬的牌匾和庄重的祭祀仪式,传承着徽州人尊祖敬宗、崇尚礼仪的传统美德。漫步在古村的石板路上,耳边仿佛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让人不禁沉浸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近年来,黄山市政府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有机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旅产品。“夜游新安江”项目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游客乘坐游船,沿着新安江缓缓前行,两岸的灯光秀如梦如幻,将古老的徽州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在屯溪老街,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游客可以品尝到黄山烧饼、臭鳜鱼等特色美食,购买到徽墨、歙砚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烟火气息。此外,黄山还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如黄山国际旅游节、徽州文化节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进一步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黄山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高铁的相继开通,让黄山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抵达这座美丽的城市。同时,景区内的配套设施也日益齐全,从舒适的酒店到便捷的观光缆车,从智能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到安全有序的游览路线,都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在旅游服务方面,黄山更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优质的旅游环境,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然而,黄山在文旅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黄山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黄山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传承。同时,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黄山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挖掘和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将黄山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黄山这座知行故里,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黄山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周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亮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