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心协‘绿’”社会实践队在首个集体调研日后进行了复盘,整理采访、问卷等系列数据,按计划分头行动深入武汉市各区进行调研,力求得到武汉市绿色驿站项目的真实写照。部分成员来到武汉市洪山区、江汉区走访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社区居民,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实践队的实地考察主要分为三方面进行,分别是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对话交流,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真实想法及对实地的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记录。
实践队首先来到位于江汉区万松街道的公园社区,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人员交流,我们得知这里的绿色驿站选址在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及入口处的空地处。主要通过设立植物小贴士牌及定期举行社区值绿活动的方式建设绿色驿站,活动一般集中在春天和夏天。由于社区参加活动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故社区开展活动强度较高的种植类活动较少,主要是赏花和日常交流一类,平时这些花草也主要是由有兴趣的居民自行前来浇水养护。
图1 公园社区绿色驿站建设实况
在玫瑰湾社区,这里的绿色驿站主要作为各类环保活动的中介,定时举行科普活动,洪山区通惠社区定时组织居民进行绿化植树活动,让居民作为小区绿化建设的主体。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流得知,我们总结出了绿色驿站项目建立的初衷:即提升小区绿化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科普园林绿化知识三点。
图2 实践队前往各个绿色驿站实地及党群服务中心
实践队在每次的实地实践走访中坚持向社区周边居民发放问卷收集居民对绿色驿站项目的真实意见与看法,在江汉区建设社区的走访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对绿色驿站项目认可度十分高的社区居民,他表示绿色驿站项目是真正把惠民做到实处的好工程,小区内家家户户门口的花都是居民园林局专家定期的指导所种植。说起本小区的绿色驿站建设,他感到十分自豪,表示曾经甚至有外国人来这里实地考察学习。
图3 走访洪山区建设社区居民
在走访的十几个绿色驿站社区中,共采集线下纸质问卷80余份,实践队坚持每一份问卷都当面进行采集以确保问卷的真实性及有效性。通过一份份问卷,我们真正了解到了居民对绿色驿站项目的真实反馈,如银发群体认为绿色驿站项目可以提供更多休闲交流的场所,而有部分人则认为可以加强对线上平台“绿小武”的建设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居民们对绿色驿站项目的宝贵意见和真实反馈,亦是本次实践所收获的主要成果之一。
图4 实践队成员通过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
通过记录考察各社区绿色驿站的实地建设情况,我们发现两区的建设情况存在差异但区内的建设特色相对一致。江汉区的绿色驿站基本都有实体的绿色驿站建设点,而洪山区则更注重通过活动传达绿色驿站的概念。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部分建设点仅有一个牌子,绿植衰败无人照料的情况,绿色驿站项目从2022年推进到现在,如何让其活动宗旨真正落到实处,带来可持续的惠民效果仍然需要一个方向。
在为期两天的深入走访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绿色驿站项目在惠民方面的卓越成效,也通过与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交流获悉了绿色驿站项目建设的种种困难。通过走访社区,采访当地居民,实践队希望搭建起居民意见与驿站项目建设者间的沟通桥梁,继续深入探讨绿色驿站项目建设的经验与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为武汉的绿色驿站项目建设贡献青年力量,通过齐心协“绿”,让武汉的城市版图更加清新。
(通讯员:王玺)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