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至21日,东南大学青花印梦之队赴江苏省南通市开展“蓝韵‘南’风拂古艺,彩梦‘通’途绽新辉”主题实践,通过沉浸式调研、技艺体验与深度访谈,系统性探寻南通蓝印花布非遗技艺的文化基因与创新传承路径。
1月20日,团队走进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从唐宋棉纺起源到明清纹样鼎盛,从刻版刮浆核心工艺到吉祥纹样民俗内涵,全面梳理蓝印花布千年发展脉络。成员们亲身体验了刻花版、刮防染浆等工序,并创作出印有“SEU”与东南大学校徽的蓝印花布方巾。次日,团队前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兴工作室——一座兼具生活空间与活态传承基地的院落,在晾晒着靛蓝布匹的竹架与沉淀岁月包浆的染缸间,观摩其代表作《百子图》《江海祥瑞》及《清明上河图》蓝印长卷,并通过面对面采访深入探讨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困境与创新可能。王振兴在采访中坦言“机器印花冲击下,唯有让纹样‘活’在年轻人生活中,蓝印花布才有未来”,并以独创的“渐变刮浆法”“羽毛纹刻法”为例,阐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道。
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了传承与发展南通蓝印花布工艺的重要性,决心制作相应小程序工具使更多人了解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实践是东南大学推动传统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彰显了高校学子以青春力量守护文化根脉、激活非遗生命力的使命担当。(通讯员王瑞希 钱柏臻 孙鹤鸣 顾彧章 王严妍 储子鸥)
图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孙鹤鸣 供图
图为博物馆外正在晾晒的蓝印花布。孙鹤鸣 供图
图为博物馆内蓝印花布作品展。钱柏臻 供图
图为博物馆中展示的古代织布机器。孙鹤鸣 供图
图为博物馆展示的蓝印花布染料制作工艺图。孙鹤鸣 供图
图为成员亲身体验蓝印花布制作步骤一——刻花版。 孙鹤鸣 供图
图为成员亲身体验蓝印花布制作步骤二——刮防染浆。 钱柏臻 供图
图为成员亲身体验蓝印花布制作步骤三——染色。 孙鹤鸣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设计制作的印有SEU以及东南大学校徽的蓝印花布小方巾。钱柏臻 供图
图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振兴家,即南通蓝印花布展示传承基地。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家中正在晾晒的蓝印花布原料。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家中染色所用的染缸以及正在制作的蓝印花布。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为成员讲解展示蓝印花布作品。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蓝印花布代表作品——《春夏秋冬》。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蓝印花布作品。孙鹤鸣 供图
图为王振兴接受成员采访。孙鹤鸣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王瑞希 供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