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发源地,作为朱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武夷贡茶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近日,武夷学院商学院“寻文化青春助茶行”实践队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探寻朱子文化,助力茶乡和美

武夷山茶源圣地遇困境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坐落着一处朱熹园和一处御茶园,均是独特地方文化的代表。朱熹所倡导的朱子文化,贴近生活,强调日用常行之道,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东方思想的代表,至今仍对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后孔子主义”。而武夷贡茶文化是中国贡茶体系的一份子,是中国茶宝贵的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武夷茶乃至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式微,且以原料形式出口居多,茶产品虽不乏品牌,但缺少国际认可的品牌。面对这一挑战,亟需找到出海破局的路径,而文化软实力的赋能,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队员们满怀对朱子文化的探究心和助农促农的深切热忱,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凝练朱子文化精髓,发扬武夷贡茶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期望以朱子文化精髓为基石,用青年力量为引擎推动武夷贡茶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朝气。

研学朱子文化,活化历史智慧

实践队员们满载着对朱子文化的崇敬之心启程,一路上思考着如何凝练文化精髓,寻找发扬武夷贡茶文化的新灵感和新动力。步入朱熹园后,到处都充盈着朱子深邃思想和智慧的气息,依次参观了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等主要建筑。

在仁智堂内,讲解员生动介绍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教育成就及文化影响,特别是“格物致知”这一核心理念。实践队员们在讨论后认为,在朱子文化的历史智慧中,茶农和茶文化传承者的身份是合二为一的。在武夷贡茶文化中,“格物致知”不仅是探求知识的方法,更是一种实践的精神,可以体现为“知茶性,顺自然”的精细化茶园管理、“探物性,求至精”的精湛制茶工艺、“知味道,悟真理”的品茗鉴赏。

在隐求室内,实践队员们围绕朱熹的农业智慧展开了热烈讨论。朱熹理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茶叶生产中,体现为因地制宜了解并利用农业小气候、作物生长规律等自然条件,诠释了“顺天时,循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队员们深感这一理念对于发扬武夷贡茶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以此突出武夷茶的茶叶品质,还能宣扬茶叶生长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传达健康理念。

探秘御茶园史,传承贡茶文化

结束朱熹园的探访后,实践队深入当地茶村落,与村民们围坐一堂,共话御茶园的前世今生。村民梁林,是一位有着二十余年种茶、制茶经验的老茶农,从清雅的白鸡冠、遒劲的铁罗汉,到尊典的大红袍,她向实践队员们讲述了元代皇家贡焙局——武夷山御茶园的历史沿革和风貌现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茶文化跃然眼前。

在她的指引下,实践队员们实地探访了御茶园遗址,只见茶园依山傍溪流,云雾缭绕,生长着180多种武夷名丛,每一株茶树都仿佛在诉说着数百年的故事。队员们仔细观察着茶树的生长状态,从茶叶的形态、色泽到枝条的修剪状态,每一项细节都详尽记录,作为日后宣传武夷贡茶文化的田野资料。

通过实地探访和记录,“寻文化青春助茶行”实践队对朱子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收集了十余位来访武夷山的游客意见后,实践队员们计划制作绘刻朱子文化和武夷贡茶内容的武夷山竹手工艺品,以自然造物呈现朱子文化、宣传武夷贡茶文化。

下一步,实践队将继续秉承武夷学院“涵养穷索,致知力行”的校训,将青春优势与乡村特色相融合,助推武夷贡茶文化登上更广阔的平台。

(通讯员 吴奕臻 林思琦 罗培轩)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32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相关推荐 专栏
社会实践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