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9月14日讯(通讯员 邵诗乔)安陶小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是“中国三大陶都”、“中国四大名陶”的生产地,所产荣昌陶已有上千年历史,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其制陶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不仅蕴含着悠久的陶文化传统,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木雕文化与“坚决抗争,誓死不屈”的伟大抗战精神。为深入感受安陶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非遗之美,探寻红色文化足迹,传承红色基因,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语润农心,行浸乡邻”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14日在安陶小镇开启了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图为安陶小镇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来到了荣昌陶博物馆,了解当地陶瓷的发展历程,观赏该馆所藏有的上万件珍贵文物,其中一些藏品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荣昌陶源于泥土,却绽放着诗意,“薄如纸、红如枣、亮如镜、声如磬”,这是人们对荣昌陶器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赞誉。制作其陶器的陶泥质地细腻、色彩纯正,是一种极佳的制陶原料,所烧制出的陶器,外形精美、声音清脆、烧结良好。早在北宋时期荣昌当地就生产了大量陶器,清末民初制随着陶工艺的不断进步,陶窑不断兴建,荣昌陶业呈现出了一幅繁荣的盛景;发展至今,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在2011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持续传承陶文化,发展陶经济,让千年陶都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荣昌陶博物馆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张海文陶艺工作室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和技巧。张大师的陶器在安陶小镇颇有名声,其陶瓷刻花以巴渝特色建筑吊脚楼为元素,以本地陶土为原料,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瓷器,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最为出众,斩获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与设计大赛金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工匠杯设计制作大赛金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经陈小梅女士的介绍,张大师的作品主要由本地的荣昌鸦屿山脉的陶土制成,还有部分作品是由绞泥制作完成的。其作品妙在运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挤压形成自然纹路,工艺难度大,成品制作外观具有不可预知性。绞泥工艺是对制陶者功底最极致的考验,因此许多优秀的绞泥作品都出自设计师与工匠的完美合作。
图为张海文陶艺工作室
为深入体验陶艺制作流程,走近陶器非遗传承人,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周记陶艺”工作坊。店长周光明爷爷自16岁学习陶艺起就把手工制作陶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当成他一生的事业,他坚信双手就是模具,熟能生巧便能做出优秀的作品,陶土有灵,制作者要秉承一颗匠心之心进行创作。“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他一直以来的理念,他认为时代一直在不断进步,陶瓷也应该做一辈子学一辈子,只有我们代代创新才能促进陶瓷非遗的继承和发展。陶瓷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在非遗传承人细心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体验拉胚、修胚,拉胚时需定好中心后开孔,反复提拉,修胚时需要修底、修足、修外壁。通过协同努力,成员们最终完成了较为满意的陶艺作品。
图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成员和店长周光明爷爷合照
安陶小镇不仅有底蕴丰厚的陶艺文化,还有着巧夺天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木雕文化艺术。小镇上的木雕绵延着千年文化的传承,每一块木头都被巧手的匠人精心地打磨着,留下其独特的印记,孕育着其特有的灵性与活力。木雕师傅一锤一斧、一刨一砸下雕刻而成的不仅仅是精美的木雕工艺品,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情感的传承与发扬。
邹墩智师傅作为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几十年如同一日地倾注心血,以刀为笔,以木为卷,在“毫米之间”锻造出“锦绣万里”。他不仅对于木雕的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更有着颇为高超的技艺以及精深的艺术造诣,他秉持着“慢工出细活”的雕刻理念,从粗坯到精细的每个阶段都力求完美。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正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值得成员们学习并发扬。实践团成员们领悟到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应同工匠一样,在精、细、实上下功夫,将“用心做事”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持之以恒的专注以及对创新的不断追求,发扬“工匠精神”,以“笨功夫”练就自己的真本事。
图为邹木匠在向团队成员介绍自己的作品
对于邹木匠这般的匠人来说木雕便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通过岁月的沉淀不断打磨木雕这项非遗文化,最终呈现到我们面前,在旧时光里创造新生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成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也应肩负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使命与责任,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能,追求极致,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任务,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传承工匠精神,争做匠心青年!
伫立在明远巷“誓死抗日”的标语前,进步革命青年杨光耀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一瞬间把实践团成员们拉回了那抗日救亡,充斥着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筑起了捍卫国家尊严的钢铁长城,保家卫国,誓死抗日。他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书写了气吞山河的奋斗史诗。
图为誓死抗日墙
誓死抗日墙矗立于时光长河之中,不仅镌刻着历史的沧桑与悲壮,更是对后世子孙的深刻教育与启迪。它时刻警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将革命先辈们忠贞不屈、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和学习政治理论结合起来,坚持学史力行,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断增强意志力、坚韧力、意志力,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苦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永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图为荣昌墙壁标语
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安陶小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集“陶”文化、木雕文化以及抗日文化为一体,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共同荟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实践,成员们通过深入对陶瓷文化和木雕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加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探寻非遗文化的同时,成员们身临其境地走近红色抗战文化,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推进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赋能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发展。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让我们用眼睛记录文脉灵韵,用耳朵倾听时代呼声,用心灵感受非遗意义,助力新时代文脉传承的建设和发展;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锻造青春底色,投身伟大实践,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邵诗乔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邵诗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