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新型养老康复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为例

报告作者:唐萌茜 吴运昊 杨镇栋 王琰 潘筱睿 许国豪 唐萌琛 刘馨阳 廖鑫龄

指导老师:陈翔

所在单位:南昌大学

所属团队:瑞康行团队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作为当地知名的养老康复机构,其服务质量和康复设施的完善程度备受社会期待。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瑞康行”团队于2024年4月27日至2024年8月1日对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科普宣讲、回访等一系列工作,旨在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群体。本调研报告从医学生志愿者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了解其养老康复现状,结合目前养老康复中心现状,分析养老康复主要的问题和老年人的康复需求,为养老康复中心提供改进意见,并提供康复科技援助,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环境。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康复、康复治疗、医养结合

一、调查实践过程

步入长天松康颐养中心,一股宁静和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们看到,敬老院内部整洁明亮,绿植点缀其中,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述说着对生命的珍惜。

在和老人们亲切交谈时,一位活泼健谈的老奶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神采飞扬,和她聊天时,我们了解到她有很严重的高血压,老伴的腿已经不能行走了,家里的孩子也都出去打工了。听到这里,我们深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为瑞康行团队志愿者们与老人亲切交谈。潘筱睿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我们不仅为老人们提供医疗健康知识科普,还为他们进行健康体检和关怀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专业的医护关爱。我们团队带来了团队自主研发的电动移位机助力下肢功能障碍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我们倾听着老人的需求和困惑,耐心解答,细心地观察老人的反应,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确保科学安全的康复训练 通过这次的实践,我们也意识到,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相对匮乏,对医药、运动的调理缺乏专业性,敬老院大部分老人都患有基础病、慢性病等,因此更要注重健康知识的科普。长天松康颐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希望我们能不断给老人带来专业的健康知识讲解,让他们能注重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除了科普讲座,应以多种形式,如海报、绘本等,以老人能接受的形式,让健康知识融入老人的生活。

在进行回访时,我们了解到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显著的改变。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那种岁月沉淀下的和蔼和平静。有的老人面带微笑,分享着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点滴趣事;有的老人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精神更加振奋,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调研圆满结束,工作人员带着老人们陆陆续续离场,可我们还觉得意犹未尽,向他们摇摇手说着再见,心里早已开始计划着下一次相见。在这个充满温情和关怀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对老年人的敬重和爱意,也坚定了我们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好服务的决心,更希望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能够真真正正帮助到这些老人们。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一抹温暖和希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

养老康复中心服务现状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由养老机构本身和老年人自身、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1]。在养老机构完善本机构的服务体系时应当将生活照料、情感慰藉和社会支持服务质量作为关键性因素考虑在内[2]。生活服务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年龄、月收入、性别、文化程度、入住原因、身体状况对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的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助餐等服务质量有不同的影响[3]。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接受调研的老年人年龄大多集中在60-81岁这个年龄段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78岁,已婚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了2/3。在健康状况评估中,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比较健康或者一般,总体身体素质较为良好。同时我们发现将近2/3的老年人教育水平大多是小学学历及以下,其次是初中学历。受访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文化水平的差距较大。从事农业及商业/服务业/制造业一般职工的人数较多,这两类职业的人数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农、林的人数达到了总人数的一半,这也可以推测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退休后个人收入的区间不会很高。在个人总收入方面,受访老年人过去12个月的个人总收入集中在2000-8000元这个区间内,老年人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图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老人年龄分布统计图。杨镇栋 供图

图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老人年龄健康状态统计图。杨镇栋 供图

图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老人受教育水平统计图。杨镇栋 供

图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老人年总收入统计图。杨镇栋 供图

我们从三个不同方面分析了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的养老服务现状。

在生活服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和舒适度。在饮食方面,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把营养均衡、食物软硬程度、食物安全卫生、是否有个性化用餐作为膳食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中心根据老年人的个人口味和健康状况,提供多样化、营养均衡的餐饮服务。食材新鲜,烹饪方式健康,且每日定时供应,满足老年人的饮食需求。在住宿方面,中心提供舒适、安全的住宿环境。房间宽敞明亮,家具设施符合老年人需求。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房间清洁整洁。48.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起居的关键需求能够在本养老机构被满足,44.3%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生活起居的照料服务较完善。

在康复治疗服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南昌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为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在理疗服务方面,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服务,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关节功能。在康复训练方面,中心定期为下肢力量薄弱的老人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通过训练,帮助老年人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减少跌倒风险,增强自理能力。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中心没有配置心理咨询相关机构,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重视。62.9%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37.1%的老年人认为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文化娱乐服务方面,中心设立了养老服务读物,组织老人收看新闻联播,满足老人日常阅读需求。同时根据老年人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为老年人的更高活动需求搭建平台,给老人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服务,包含麻将室、棋牌室。中心还积极与南昌市各大志愿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科普知识讲座,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遇老年人或生日的情况会给老年人准备简单的生日庆祝,也会有一些慰问团队来养老机构表演,拓展老年人生活交往的朋友圈,拉进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43.6%的老年人感到养老中心的文化娱乐服务较为满足,43.1%的老年人感到养老中心的文化娱乐服务能够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

三、养老康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特别是高龄和失能老人比例的显著增长,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然而,现有的养老护理资源和服务能力未能与这一需求增长同步,导致了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尽管南昌市西湖区长天松康颐养中心养老院能够很好的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但是在养老康复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医护团队薄弱

调查研究表明,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短缺、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是阻碍养老康复服务健康发展的短板。有相关研究得出,39.3%的养老机构认为专业人员缺乏是康复服务项目开展难的一大原因;32.4%的养老机构认为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偏低,不能充分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与能力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流动性强、专业人才匮乏等,导致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较高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项目难以开展。

(二)服务水平方面

据实地调查得知,许多养老机构机构所服务的人群存在结构性缺陷,如残疾和痴呆老年人往往难以得到照顾。并且,由于服务团队整体素质较低,他们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服务质量都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多数养老机构极度缺乏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但由于人员配备、工资、财务压力、康复场所和其他软硬件因素等问题,专业人员的更替率仍然很高。在养老院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许多老人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他们缺乏陪伴、缺乏社会参与感,孤独、抑郁,康复中心在人文关怀方面略显疏忽。

(三)基础设施问题

养老机构开展了康复服务,且其中一半仅是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理疗或初级康复训练,主要是中医物理治疗和按摩,正规的康复运动和作业治疗并不常见,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康复需求。这与养老院使用康复设备有关,除了少数私立养老机构,公立和私立养老机构的康复设备种类很少,价格也很低。一些康复设备是民政部门或企业捐赠给一些养老机构的,大部分都处于闲置状态。院内针对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设施配置尚不完善。

四)服务内容单一

走进养老院可以发现,院内几乎没有配备专业化康复基础设备,例如老年用品、可穿戴设备、辅助用具等,没有能够符合老年人多样化医养需求的特色护理辅助器械、老年康复护理器具,也没有制定以及开发相关的医养健康政策和技术支持等;院内提供了基本的理疗和初级康复训练,但缺乏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如体位摆放、翻身转移、肌力训练、耐力训练、运动负荷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呼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颈椎康复锻炼、腰椎疾病康复训练等,在服务内容上存在丰富性不足、专业性不够等问题。

老年人康复需求分析

(一)生理康复护理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理康复护理需求日益凸显,已成为老年人康复需求的重中之重。目前,康复护理需求主要涵盖三大领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慢性病预防管理与特殊疾病康复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基石,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至关重要。通过身体平衡训练、力量和柔韧性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项目,老年人得以增强身体机能与认知能力,进而更自信、更自如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及着装等,显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类潜伏期长、病程缠绵、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常无明确生物学病原的疾病,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常见的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若防治不及,将对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老年人慢性病预防管理是一项多方面的系统性过程,其核心举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第二,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以便早期识别疾病迹象,进行二级预防治疗。

特殊疾病康复护理则聚焦于在医院专业指导下的院外康复治疗,是传统康复医学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延伸。例如,对患有中风、脑损伤等后遗症的患者专门进行面瘫、语言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的训练,以及对患有颈椎病、腰椎疾病、肩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每日理疗等。这种康复治疗方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医院康复资源的紧张状况,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心理社交康复需求

老年阶段常伴随有心理层面的挑战,孤独感、失落感、焦虑及抑郁等情绪的困扰,加之因退休、亲友离世等原因导致的社交圈缩小,使得心理社交康复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心理社交康复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参与度及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养老机构普遍提倡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团体活动与志愿服务项目,以促进老年人间的社交互动,助力他们构建新的社交网络。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情感支持服务,协助老年人妥善应对丧偶、疾病、退休等生活变迁所带来的情绪波动与家庭关系调整。此外,应积极推行家庭与康养中心相结合的养老模式,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老年人的养老康复过程,将亲情的温暖与专业机构的康复服务相融合,为老年人打造更加人性化的康复支持体系。

(三)其它辅助康复需求

近十年来,随着养老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一系列新兴的辅助康复服务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当前,这类辅助康复需求主要涵盖中医养生康复、日常辅助器械康复、饮食疗养康复等领域。这类康复服务既是对前两种康复服务的有效补充,也体现了“医养结合”理念在日常养老生活中的创新实践与发展趋势。

养老康复中心改进建议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到2.978亿,达到总人口的21.1%,整体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失能失智失独和高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慢病高发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因此,需要更高水平的养老康复中心来照料老人们。养老康复中心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全国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为了积极推动我国养老康复中心的发展和建设,团队成员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

抓细抓实人才培训,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4]。聚焦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目标,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分类培训制度,健全分级分层培训体系,发挥省会城市能力提升示范培训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护理技能、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方面,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人性化程度。

联合院校培养志愿者群体

联合高校和中职院校养老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订单式培养,全方位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体系,着力提升该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增强行业吸引力。培育和引进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注重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加大对志愿者的引导激励,扶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的志愿者群体。

(三)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确保养老机构配备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等,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老人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设立医疗急救中心,应对老人突发疾病或意外情况,确保老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开展“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老年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全流程老年健康服务,做好老年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附近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医养结合服务,提高老人的医疗保障水平。设立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传递,确保老人在不同机构间的医疗信息连续性。设立专业的护理部门,建立护理评估制度,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护理方案,包括定制化的饮食、运动和康复训练。设立专门的个性化服务团队,与老人和家属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方案[5]。

结语

通过此次走进敬老院的调研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树立起养老、敬老之风气,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更加强了自我道德修养,增添了新一代青年学子志愿走入社会实践的热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养老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次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养老院老人所居住的环境以及国家对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了解养老康复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并提供康复科技援助。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尽管养老设施已经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质量在逐渐提升,但仍需要个人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使养老工作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裕春,申昱,从需求角度分析江西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J],中国市场,2014(07):115-117.

[2] 陶巍巍,沙丽艳,贾雪琴,王莉,李双月,等级护理模式下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体验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0):1506-1509.

[3] 赵娜,方卫华,城市机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体差异的视角[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2):64-69.

[4]关于《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建设工作暨“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健全长期护理保障体系”议案办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J].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2021,(07):98-106.

[5]张溯源.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优化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肖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623 赞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
学子频道
2024-03-01
校园频道
2024-11-15
社会实践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