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6月30日在指导老师朱阅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福建省永泰县协星村,围绕“携程度假农庄”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及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开展调研任务。

与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永泰县富泉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协星村的历史沿革、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及农庄项目规划,特别提及当地正着力把本土非遗技艺融入体验项目的发展思路,希望通过实践队的调研,进一步挖掘文旅融合的深层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农庄特点和地理位置

永泰县协星村携程度假农庄位于福州市永泰县富泉乡协星村,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畲族人文资源打造而成,并以其独特的“蜂巢型”度假屋和“悬崖营地”体验闻名,为游客提供集休闲、度假、亲子于一体的沉浸式乡村旅居体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还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近年来,随着携程度假农庄落地,该村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同时实践队员在和携程农庄工作人员座谈、走访时了解到,度假农庄是携程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能不能让更多中高端客人住下来,非常关键”。许多乡村目的地无法火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高端甚至是“合格”的住宿配套支持。从目前已落地的携程度假农庄的情况来看,农庄建成后往往能带动当地就业、其他消费以及目的地人气的提升。

酒店工作人员给队员介绍农庄特色

“多功能,多体验”是农庄的显著特色,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携程度假农庄,在绿水青山间感受乡村振兴活力。远山叠翠、阳光洒落,斑驳树影中透出层层绿意,山峦起伏,溪流潺潺,皆串联着农庄与农户的共生脉络,村民从耕作者变身为旅游服务者,原生态风光通过体验项目转化为增收动能。队员们在山水与人文的交融中,看见一座农庄如何让自然之美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于观光车中游览农庄  

此外,实践队体验了农庄内的畲族服饰,穿上畲族传统服饰,仿佛穿越千年,走进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深处。服饰色彩斑斓,以蓝、黑、红为主调,搭配精美的刺绣与银饰点缀,尽显朴素中蕴含的华美。衣襟、袖口和下摆处细致的手工刺绣,图案多取材于自然花鸟,既展现了畲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工艺技艺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整套服饰不仅轻盈舒适,更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身着畲服,不仅是体验一种服饰之美,更是对畲族智慧与传统的致敬。

农庄体验畲族服饰

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三下乡”实践加深了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也激发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协兴村发展,结合专业优势,为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与政府工作人员和文化传承人在畲族古厝前合影

吕福英、 朱文军 /文  朱文军、吕福英/图


来源:大学生云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