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龚欣媛) 在时代前进的滚滚浪潮里,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推力之一。自7月15日至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启智行实践团深入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依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实践活动,其间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程。
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完备,涵盖了音乐、古典舞、篮球、书法等传统艺术及体育项目,而漆扇制作与皮影戏非遗体验课更是成为本次活动的璀璨亮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广大信宜学子。数启智行实践团成员采用“讲授+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传统非遗文化的内涵,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制作技艺,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非遗文化之皮影戏》这一课上,实践团队员温美丹老师担任主讲,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循序渐进地了解皮影戏,探索皮影戏,感受皮影戏,制作皮影戏。
课堂一开始,同学们在一个生动的视频中对皮影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老师娓娓道来,向同学们讲述了皮影戏的演变历史、制作工艺、传承发展以及当下非遗皮影戏遭遇的困境。在灯影交错和音乐声的起伏之间,同学们被非遗皮影戏的魅力深深吸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开展的非遗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与动手机会。在皮影戏课堂上,学生们被鼓励分组合作,利用吸管、硬卡纸、图钉、水彩笔等材料,亲手制作皮影人物。随后,在“皮影小剧场”中,学生们配合灯光与音乐,自导自演皮影戏,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深刻理解了皮影戏的成像原理,更亲身体验了非遗皮影戏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协助学生制作皮影形象 郑怡 摄
同学们积极投身于非遗皮影戏的制作活动中,展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与兴趣。每位同学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之中,他们在卡纸上精心绘制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图案,涵盖了中国经典名著如桃园三结义、西天取经的选段,以及广为人知的童话故事等题材。助教老师巧妙地利用手电筒的灯光,在小舞台后方投射出生动的光影效果,为演出增添了无限魅力。各小组成员轮流登台,以绘声绘色的表演方式,将精心准备的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组表演结束后,再由同学们投票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整个过程趣味横生,不仅打破了传统讲授类课程的桎梏,还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刻熏陶。
图学生体验皮影戏 陈炫瑜 摄
同样,近期备受瞩目的漆扇制作也成为了数启智行第二课堂的重头戏。漆扇,作为中式美学的杰出代表,凭借其色彩自由搭配的灵活性及操作上的便捷性,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青睐。鉴于此,数启智行在第二课堂特别开设了关于漆扇制作的课程。
该漆扇制作课程由团队成员李晓婷担任主讲教师。在正式授课前,李老师对漆扇的历史渊源、美学意义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随后便安排了充裕的课堂时间,供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漆扇。
图为漆扇授课过程 郑怡 摄
备好一大桶可以完全浸没扇子的水,随后,根据个人喜好,将选定颜色的颜料滴入水中并搅拌,再将扇柄入水部分涂上清水保持木质扇柄的原木颜色。之后,可缓缓将漆扇浸入水中,依据个人审美偏好,引导色彩自然形成独特的纹路。学生们热情高涨,遵循教师指导,成功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漆扇与书签,独特的色彩与纹路,是诞生于同学们手底下独一无二的美丽。
在漆扇课程的尾声,于绿意盎然的校园内,学生们与数启智行团队的成员们共同手持这些色彩斑斓的漆扇,拍摄照片与视频以作纪念。此次由数启智行实践团在第二课堂中举办的漆扇体验课程,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使他们深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学生展示漆扇 陈炫瑜 摄
此次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启智行实践团全体成员,向来自信宜市多所学校的学子们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教学课程。在第一课堂中,学生们通过实践锤炼了数据思维能力;而在第二课堂中,特别开设了关于漆扇与皮影戏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其文化自信,从而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数启智行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凯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