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段浩宇) 自2020年我国完成脱贫攻坚总目标,进入全面小康以来,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解在国家科教兴国政策及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乡村教师、家长如何克服当地环境劣势,解决家校沟通难题,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建设。7月13日至20日,西北大学“以爱育人助科教兴国,以德铸魂辅乡村振兴”——陕南汉中小分队前往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简池镇,就当地科教兴国及乡村振兴经验,展开实地调研及学习。

图为团队于简池镇初访合影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简池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至于教育事业,镇巴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受到上级政府的重视。简池镇作为镇巴县的组成部分,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地处山区,简池镇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不断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调整教育扶贫政策,以促进简池镇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为小队成员拜访镇政府合影

图为小队成员行进在乡间小道

调研期间,实践团通过走访得知,目前,简池镇共有简池镇中心幼儿园、简池中心小学和镇巴县赤北初级中学三所学校。小分队以走访和采访的形式前往简池镇中心小学以及镇巴县赤北初级中学了解当地的学校家校沟通问题以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看法。

图为小队成员与对简池镇中心小学邓校长进行采访后的合影

家校沟通是家长、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了解小镇学校对于家校沟通环节是否重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否存在相应问题,实践团面向多个家庭进行走访求证。

图为实践团进行走访调研

一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并进行了深入采访。李女士表示:在家校沟通方面,老师会通过微信等线上的方式及时主动的将孩子近期的情况告知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并且当面说明孩子的近期情况,偶尔也会家访来到家里进行沟通。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学生家长采访过程

问及心理健康教育时,李女士说道:学校的体育、美术、心理——这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一直都有在正常开展。当孩子心理情绪上有问题时,比较开朗的孩子会主动向家长诉说近期的快乐或烦恼;那些内向的孩子也许不擅长沟通,但是他们家长和老师在发现异常时,彼此之间也会主动进行交流并询问孩子的情况。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受采访学生家长合影

实践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乡村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现状和挑战,队员们在采访前制定了详细的采访计划,包括采访对象、问题列表、采访时间和地点等,确保采访过程有序进行。采访对象包括了乡村教师、学生和家长,以获得多角度的信息。

图为正在进行采访的队员与学生家长

图为小队成员及指导老师正在采访镇上的一名数学老师

图为小队成员及队指导老师正在采访同为教师的上图数学老师妻子

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简池镇的学校开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如心理咨询室,引进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图为简池镇中心小学邓校长提供学校面向学生家长开展系列活动

但与城市学校相比,简池镇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仍然有限。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家庭参与度较低,乡村家庭可能因为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或者因为经济压力和生活繁忙,参与度较低,这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图为小队成员倾听受采访家长谈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图为小队成员及队指导老师正在采访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西北大学“百企千村万户——大国西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爱育人助科教兴国,以德铸魂辅乡村振兴”——陕南汉中小分队实践团经过7日的实地考察与走访调研,所了解到的当地真实教育情况及相关问题给予了实践团成员们极大的启发,并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对解决家校沟通及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团队成员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更加激发并坚定了团队成员推进科教兴国,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与决心。团队成员希望在未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发挥专业优势,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段浩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段浩宇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17 赞
参与评论
点击右上角 可以收藏和分享给朋友哦~
我知道了